大西洋紐帶已鬆動
王海良分析說,美俄關係調整的重要背景和因素是美歐關係的變化。其實,美歐關係早已如同裂痕累累的冰面,布滿了寒意與殘破。特朗普與法國總統密談退出歐盟,令人大吃一驚,“退群”都快要成傳染病了。
王海良說,北約前秘書長索拉納因曾訪問伊朗而遭到美國拒簽,他在《西方解體》一文中寫道,特朗普對分而治之的偏好,催生了一種只會產生輸家的遊戲,從西方開始,到是世界末日。特朗普不要歐洲聯合。他說歐盟是為占美國便宜,攻擊美國存錢罐而建立的,北約與北美自貿區一樣壞,歐盟是美國經濟上的最大敵人。這樣的罵街用克林頓的話來說,是“美國政治文明的淪喪”,我看更像是美國外交風度的死亡。為此,美駐愛沙尼亞大使憤然辭職,以示抗議。
美國孤立主義真發展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了嗎?王海良認為,不能排除其思想深處的暗潮湧動。斯賓格勒出版《西方的衰落》百年之後,保加利亞學者發出了驚呼,三個歐洲正同時崩潰,戰後歐洲、68年的人權歐洲、後冷戰的統一歐洲。已顯支離破碎之態的歐洲,或許讓已感自身難保的美國喪失了“拉兄弟一把”的情懷和動力。但從現實面看,首要動因是美國打算卸下歐洲防務這個包袱,除非歐洲人願意承擔安全費用。美方很清楚,俄羅斯對西歐不構成威脅,住德美軍已可有可無,根本不用真心實意、全力以赴護衛西歐。
王海良說,特朗普搞經濟掛帥、美國優先,在他看來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經濟思維主導對外認知、對外政策、全球姿態,不容質疑、沒得商量。歐洲多出錢,就維持現狀,不多出錢,就一拍兩散。特朗普蓄意臨時提高軍費要價,致使美歐分擔北約費用上陷入困境,接著去晤普京,特朗普不會是為了減少北約的壓力,更可能是趁機爭取俄方在中東和東歐做出讓步。其動機不是讓歐盟更強大,而是讓美國自我感覺“更偉大”。
王海良認為,北約危機不是空穴來風,按特朗普的思維方式,美國支撐北約不公平合理,如不能讓歐洲盟友分擔責任和開支,寧可釜底抽薪。歐美較勁,北約吃藥。美軍從德國撤離,即是經濟糾紛所致,也反映地緣政治現實,主要是北約的東擴,形成了一個北約第一梯隊——西歐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帶,這就是北約第二梯隊——東歐國家,德國不再需要美軍保護,美國更不用擔心德國再起,願意出錢的波蘭成為美軍新住地,北約前沿進一步東移。北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等更成了吃瓜群眾。這樣北約就沒有存在的合理性了。於是,德國人產生了一個見解,大西洋聯盟垮掉,歐洲向東尋找中國,結果只能是美國讓位於中國,中國可以復興。“歐洲只要搞好與俄羅斯的關係,在安全上就不必費力尋找中國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本來就不是歐亞大陸的一員,談不上美國讓位給中國,中國也無須靠政治上位,而是靠和平發展道路和廣泛交流合作得以復興。”
“看來,連北約、歐盟都不當一回事,傳統大西洋紐帶也要扯斷了,美國單邊主義在當今世界將近乎金雞獨立,怕是撐不久的。”王海良說,“退群”如脫衣,一一退光,成孤家寡人,只能“裸奔”了。羅馬史大家塔西佗說,觀念就像病毒。如果美國優先成為牢不可破、無可救藥的觀念,美國治下的世界差不多就玩完了。歷史的教訓是,羅馬帝國收縮到羅馬城,便不再是羅馬帝國,最多只能叫羅馬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