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郭至君)8月31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答記者問。
以下為記者會全文:
任國強: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大家參加本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我沒有需要主動發布的信息,下面歡迎大家提問。
記者:請問中國軍隊在解決洞朗事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維護國家主權權益?
任國強:洞朗事件發生以來,中國軍隊始終密切關注形勢發展變化,一刻也沒有忘記保衛國家之責,一刻也沒有忘記保衛和平之責,一刻也沒有放鬆針對性軍事鬥爭準備。我們採取現地緊急處置措施,加強邊界管控,前推作戰部署,強化針對性訓練,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同時通過軍事外交和邊防交往渠道,多次與印軍進行交涉,為推動洞朗事件妥善解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國軍隊將繼續扎實履行職責使命,加強在洞朗地區的巡邏駐守,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
記者:美軍太平洋艦隊今年以來發生了四次重大事故,但據外媒報道,美太平洋空軍司令奧肖內西上將25日表示,最近在亞太地區發生的海上事故不會中斷美軍在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行動。請問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最近半島局勢出現了惡化趨勢,日本宣布要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韓國方面則要加快部署“薩德”系統,韓國防長和美國防長在舉行會談時也談及要在半島部署戰術核武器,美國則借此推進所謂的“核重建”計畫。請問如何評價這些舉動對於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會不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
任國強:我們一貫堅決反對美軍在南海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近來美軍艦頻繁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對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航行自由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我們對此深感憂慮。
關於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中方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一方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決不允許半島生戰生亂。中方敦促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不做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的事情。
關於你提到的美韓在韓部署“薩德”問題,我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而明確的。中方堅決反對美韓部署“薩德”,中國軍隊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保衛國家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記者: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請問具體將如何實施?
任國強:洞朗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祖國的大好河山一寸都不能少。中國軍隊將堅定履行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神聖職責,堅決捍衛洞朗的一草一木。
記者:前一段時間,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對華進行了訪問。請問訪問期間中美之間達成了哪些共識?我們注意到訪華期間鄧福德訪問了與朝鮮接壤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而且穿著作戰服。請問這是否意味著中美將會聯合反對朝鮮擁核、應對半島危機?
任國強: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訪華,是中美兩軍年度交往計畫內的重要項目。訪問主要目的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推動兩軍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關於這次訪問的具體情況,媒體已經做了詳細報道。
關於朝核問題,中方一貫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我們認為,軍事手段不應成為解決半島問題的選項。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應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加劇半島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
記者:最近在微博朋友圈熱傳一段疑似中印士兵在班公湖對峙的視頻。請介紹有關具體情況。第二個問題,有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結束邊境對峙是因為中國向其提供了200億美元的貼息貸款,以及中方同意中印雙方共同撤軍和不再修路。請予以證實。
任國強:我們也注意到了這段視頻。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已就這個問題作出了回應。我們敦促印方恪守兩國間的協定,嚴格約束一線邊防部隊,切實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
關於中國向印度提供貼息貸款的問題,經向國家主管部門了解,有關媒體的報道純屬捏造。
關於在洞朗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國軍隊繼續在洞朗加強巡邏和駐守。長期以來,中方為了守邊需要和改善當地軍民生產生活條件,在洞朗地區進行了包括修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後,我們還將綜合考慮自身需要和天氣等各方面因素,進一步做好這方面的建設規劃。
記者:前一段時間,澳門遭受了台風“天鴿”的襲擊,受災非常嚴重。駐澳部隊在澳門災後重建及穩定澳門居民情緒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贏得了廣泛贊譽。能否對這次行動進行回顧總結,介紹有關細節。
任國強:8月23日,第13號台風“天鴿”正面襲擊澳門,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澳門同胞工作生活帶來嚴重破壞和影響。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駐軍法》規定,經澳門特區政府請求,中央人民政府批准,8月25日,駐澳門部隊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依法協助澳門特區政府救助災害,廣大官兵不畏艱險、連續奮戰,共完成11大區域的災後清理任務,累計面積達107.6萬平方米,街道總長約12.05萬米,運送垃圾約700餘車,圓滿完成任務後,於8月28日上午8時返回駐地。
這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駐澳部隊首次參與澳門特區救援工作,駐澳部隊與澳門特區政府攜手救災,努力減少風災帶來的各種危害和影響,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澳門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記者:日前洞朗事件已經得到妥善解決,請問中國何時將與印度舉行年度例行聯合訓練?有消息稱,此次聯訓由於洞朗事件被推遲,請問此次聯訓是否已經有時間表?
任國強:中印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應進一步加強戰略溝通,避免誤解誤判,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發展。當然,這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也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至於你提到的中印可能舉行的聯合訓練,這方面的情況我還需要了解一下。
記者:朝鮮8月29日從平壤附近發射了一枚導彈,飛過日本北部,落入北海道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韓日政府均表態做好準備面對威脅,對於朝鮮愈發頻繁的導彈試射,請問有何回應?第二個問題,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政府在軍事建設上,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核武庫和導彈防禦系統上,有批評人士警告說,這可能會引發新的軍備競賽,迫使中國和俄羅斯加快自己的研發計畫。請問對此作何評價?
任國強:關於第一個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已經作了回答,我沒有新的補充。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了有關媒體的報道。我們一貫認為,世界主要大國對維護全球戰略穩定負有特殊和優先責任,中方一貫主張各國應充分尊重和照顧彼此安全關切,通過互利共贏實現共同安全,而不是把本國安全凌駕於別國安全之上。
記者:8月中旬,“國際軍事比賽-2017”在各個比賽地點落下帷幕,能否介紹中方此次參賽的成績和收獲?
任國強:7月29日至8月12日,中國軍隊參加了俄羅斯主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7”。這是中國軍隊第4次參加該賽事,首次在中國境內承辦部分比賽項目。中方陸、海、空軍組隊參加14個比賽項目,共取得9個團體第一、5個團體第二和26個單項第一,展現了中國軍隊在軍兵種建設和軍事訓練領域取得的成績,為中國軍隊增進與各參賽國軍隊的友誼,加強訓練領域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您提到洞朗事件解決後中國軍隊繼續巡邏,這是否意味著印度單方面撤軍,中國軍隊保持原來的部署,請問這種部署與此前中印達成的共識是否相符?
任國強: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多次表明過立場,已經說得很清晰了。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鑒於現地情況的變化,中方作出必要的調整和部署。中國邊防部隊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記者:去年“5·20”以來,解放軍戰機繞台飛行的次數不斷增加,尤其是這個月中旬前後,曾經一周三次繞台飛行。台灣一些媒體分析認為,這是為了攻打台灣作準備,也有一些台灣輿論呼籲大陸要保持克制。是否可以介紹相關情況?下一步是否會進行常態化繞台飛行?第二個問題,朝鮮最近幾次導彈試射後,有外媒報道說中國北部戰區部隊緊急戒備,能否予以證實。中國軍方是否對朝鮮持續挑釁可能造成的威脅做了準備?
任國強: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據我們了解,你提到的軍機訓練是我空軍的例行性訓練活動。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方關於半島的政策立場是一貫而明確的,這裡我就不再重複了。需要強調的是,中國邊防部隊在中朝邊境地區保持著正常的戰備和訓練狀態。
記者:本月28號,中澳兩軍舉行了第二十次防務戰略磋商,雙方就兩國兩軍關係以及地區安全問題交換了意見。請問能否介紹雙方都達成了哪些協議?
任國強:8月28日,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邵元明在堪培拉與澳大利亞國防軍副秘書長斯金納、國防軍副司令格里格斯共同主持了中澳兩軍第二十次戰略磋商,有關情況媒體已經作了充分報道。
記者:請問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隊伍會不會重新調整到3人?有沒有新的發言人?第二個問題,請介紹國產航母的進展。有官媒報道,國產航母下水後進展飛速,超出了航母的正常建造速度,從開建到下水,比國外同類型的航母建造周期縮短了近一半時間。此前有報道稱,國產航母在下水後僅用5個月的時間,就能提前進入系泊試驗階段。請問國產航母的質量是否會有保障?是否會出現“帶病服役”的現象?
任國強:首先感謝你對國防部新聞發布工作的關注。關於你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我想到時候你就會知道的。第二個問題,中國首艘航母的建設工作正按計畫穩步推進,目前正在進行系統設備的調試和舾裝施工,並將全面開展系泊試驗。
記者:前兩天,美國剛剛進行了海基反導攔截試驗,美國“標準-6”型導彈成功擊中目標。有一些學者分析,這次美國試驗的靶彈模擬對象是中國的“東風-21D”。請問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最近有媒體報道,中國可能研製成功了新型戰略轟炸機,請介紹相關進展情況。
任國強: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反導問題關乎全球戰略穩定。各國特別是世界主要國家應從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增進各國間的戰略互信出發,慎重處理反導問題,避免把本國安全凌駕於別國安全之上。關於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我沒有可供發布的信息。
本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