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在泰國首都曼谷,一家名叫提沙麥的泰式炒面店門前常常大排長龍。這家開張於半個世紀前的老店起初只有本地人光顧,如今食客來自世界各地。老板娘阿娜說:“最開始,我們招牌上只有泰文,現在英文、中文、日文、韓文什麼都有。這也算是全球化的印證吧。”
29日,東盟領導人聚首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峰會是每年的慣例,而今年氣氛格外喜慶,因為東盟迎來了50歲生日。半個世紀前,正是在曼谷,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5國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標誌著東盟誕生。
50年來,東盟這個地區性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人口總量達到6.4億,經濟總量接近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50年發展歷程中,東盟始終在融入全球化、推進區域一體化方面穩步前行,取得堅實成果。
擁抱全球化潮流,為東盟國家帶來寶貴發展機遇。泰國的旅遊業、菲律賓的農林業、印度尼西亞的礦產業都是見證。東盟10國中經濟發達程度最高的新加坡,更是借助全球化機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
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同時,東盟在推進一體化上也不遺餘力。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盧志雄在菲律賓達沃經營椰子出口生意。他向記者介紹說,因為生意關係經常需要在當地駕車,如今馬來西亞駕照在菲律賓可以使用60天,還可以向交管部門申請轉成當地駕照。
東盟在2015年達成意向準備出台一項旨在推動成員國之間駕照互認的政策,該政策的逐步落實能夠為東盟成員國之間交通運輸和人員交流帶來便利。除此之外,東盟國家還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便利化、技術標準統一化等諸多方面著手,促進區域整合與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