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本書主編王輝耀在序言中指出,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參與全球化發展的新轉折點。既然當前世界上會興起“逆全球化”的思潮與聲音,必然有其深刻的背景,我們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既然全球化是大勢所趨,我們就不要被一時的“逆全球化”潮流所迷惑,而是保持定力,洞察它帶來的嶄新機遇。
《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政府與企業的挑戰與機遇》摘要:
在第一章《特朗普成不了全球化的終結者》中,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 WTO 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和其博士生樓承蓉闡述了全球化為人類發展創造了巨大利益: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為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的發揮提供了全球性市場;通過提供新的分工和貿易機會,促進了企業內與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使得國際貿易投資更加自由化,使得全球價值鏈形式的國際分工體系得以確立。儘管有美國主導的因素在,但全球化本身是各個國家共同努力、一致選擇的結果,全球化已經安然渡過許多兩次石油危機、蘇聯解體等經濟震蕩的衝擊,當前全球化趨勢並不可逆轉。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宇執筆的第二章《全球化進程並未逆轉》描繪的全球化的“雙向運動”——全球化中的核心矛盾是,有國家邊界的政府力量和無國家邊界的市場力量間的不平衡狀態,一個和諧的全球化需要這兩股力量的平衡。作者進一步提出 “拯救全球化”的三個藥方:第一,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全球化的遊戲規則改革迫在眉睫。第二,各國的監管和福利制度需要改革,應考慮加強基礎設施和教育投入、勞工權利保護、嚴格監管金融部門等措施。第三,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正在發生變化,部分新興國家推動全球化意願強烈,開始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應該成為推動全球化持續公平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第三章《經濟全球化的反思與定見》中,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提出世界各國應加強對全球化進行規範和治理。首先,要加強全球貿易和投資的規範和指導,引領全球貿易投資繼續健康發展。其次,高度參與全球化的國家,要積極平衡好國內社會底層的群體利益,避免產生社會分配嚴重不均的現象,控制社會財富嚴重兩極分化的趨勢。再次,要發揮好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協調作用,為了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主要國家一定要在市場開放方面做出表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不斷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對於中國來說,其全球經濟治理的影響力和主導力,在未來的發展時間節點上是不會有明確的權利交割期的,中國在每一件國際事務中的成功表現將不斷地積累並構築成中國的影響力,而眾多影響力的集聚則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的主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