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中師範大學東亞與台灣研究中心講師汪濱。(中評社 杜博強攝) |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記者 杜博強)菲律賓對華南海仲裁案結果7月12日甫一揭曉時,因為裁決將台灣控制的太平島也定性為礁石,所以外界曾判斷這將令只希望保有太平島的民進黨當局也不得不在民意的要求下反對仲裁,進而為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創造空間。時過境遷,兩岸對仲裁內容研究逐漸深入,南海問題是否是兩岸合作契機的判斷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華中師範大學東亞與台灣研究中心講師汪濱日前在一個論壇上指出,兩岸圍繞南海問題合作的可能性較低,大陸與台灣在南海問題上協調立場、共同應對外國勢力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由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河南鄭州召開,汪濱以“兩岸南海政策的爭議──以‘中菲南海仲裁案’為例”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他是在報告內容中做出上述表示的。
汪濱在會上指出,台灣民進黨當局借南海問題拓展在東南亞國際關係中的地位和影響,其根本意圖在於藉助大國勢力和國際因素凸顯台灣的“國家”主體地位,這與大陸兩岸同屬一中的主張大相徑庭。
蔡英文在7月22日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達了對仲裁結果的失望,並提出了三點看法:第一,台灣是仲裁案的利益相關人,卻未被邀請參與訴訟;第二,台灣不能接受被稱為“中國台灣當局”,第三,太平島被判定為岩礁,因而專屬經濟區的權益也被剝奪。汪濱解讀說,台灣當局對仲裁案的關注重點在於其自身的國際定位於國際事務的參與程度,以及對所掌控島礁產生的既得利益,對於本應極力堅持的斷續線主張則保持沉默,兩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相去千里,難以形成合作局面。
汪濱還進一步指出,蔡英文迴避斷續線和歷史性權益的主張,不僅表露其與中國分道揚鑣的心思,而且意圖借實質性放棄斷續線主張而推動中華民國向“台灣國”轉變,可以視為民進黨執政當局推動隱性台獨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