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應採取多手段應對後仲裁期新形勢
http://www.CRNTT.tw   2016-07-26 15:29:50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2016年7月25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主辦的“南海仲裁案的法理批判與未來應對”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席理事長王利明教授主持了研討會。

  “近期南海仲裁案結果出來之後,國內社會群情激奮。如何從法理上將此問題說透,特別是仲裁結果出台之後中國怎麼應對,為國家獻言獻策,這是學者應盡的責任。”近期,被《法律和社會科學》稱為,學術論文轉引影響力(H指數)最高的中國法學家——王利明教授在主持研討會時說道。他進一步表示,中國社會過去考慮問題政治層面考慮的多,法律層面特別是國際法層面的考量較少,其實未來社會國與國競爭很大程度上還是法律競爭,忽略這點很可能就會被動。

  緊接著,多位專家學者就南海仲裁案及中國對南海仲裁案的應對,從國際法理、國際訴訟實踐、國際法的學術研究和亞太國際戰略形勢等角度,展開了活躍的學術討論。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此次南海仲裁案的失利凸顯了中國對國際法的話語權的缺失,國內對國際法的研究能力建設亟須加強。應加大社會對國際法研究的資源傾斜與投入,不惜重金培育壯大中國國際法力量。

  “從現在國內媒體上出現的對國際法基本原則,基本概念的一些偏頗的報道就可以看出,國內社會對國際法的普及和了解還是不夠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李紅雲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文奇強調,國際法千萬不能自說自話,國際法很重要的一點是相互性。“近年來我一直在呼籲,要加大對中國國際法青年學者的培養,那麼多的社會資源應該傾斜一部分去培養真正的行家、專家。” 

  “我們現在是經濟巨人,但不能成為法律上的矮人。這次南海仲裁案給中國帶來教訓,經濟再強大,金融再強大,資本再雄厚,如果在國際法上我們沒有發言權的話或發言不被重視的話會非常困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總結說道。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