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一帶一路帶來亞洲新機遇
http://www.CRNTT.tw   2016-03-23 01:12:07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
  中評社博鰲3月23日電(記者 臧涵 范穎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22日上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媒體領袖圓桌會議”上作了主題為“‘一帶一路’帶來的亞洲新機遇”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詳細回顧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趨勢,並在於其他國家同期經濟發展對比中,強調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廣闊空間。

  林毅夫在會上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是中國非常務實的漸進的改革思路,但同時是因為中國能夠利用好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這兩個優勢。

  “現在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它的經濟有很大的瓶頸,其中一個瓶頸就是基礎設施非常短缺,由於基礎設施的短缺,很多國家很難把它的優勢發揮出來。”林毅夫說,在“一帶一路”的倡議里,一個切入點就是基礎設施的聯通帶來貿易、人文、文化各方面的溝通、流通。這個倡議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是一個新的機遇。

  林毅夫認為,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有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面的工程施工能力,目前在世界上是最有競爭力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面所需要的這些材料產業,如鋼筋、水泥等等,也是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中國有3.3萬億美元的貿易儲備),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條件最充足的。

  另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展得非常快,林毅夫強調,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完成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化經濟的轉型,而這個轉型的起點是去發展那些勞動力非常密集的加工產業。

  “現在中國已經變成一個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由於工資的上漲,原來讓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這些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逐漸失去了比較優勢。”林毅夫說,因此這些加工產業會轉移到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來看,哪個發展中國家抓住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國際轉移的窗口機遇期,這個發展中國家就可以取得二十年、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從低收入變成中等收入甚至變成高收入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