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茅表示,去年商事制度的改革推動GDP增長0.4%,完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是今年的工作重點。(中評社 徐夢溪攝) |
2016聚焦:完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張茅表示,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新的經濟市場主體大量出現,政府和百姓都十分關注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一個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信用制度,而建立企業信用制度的關鍵是建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這是經過國務院確立的一個重要措施。
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從2014年開始建設。張茅介紹說,系統的主要內容是,把企業登記的基本情況,比如法人代表、出資規模等信息,還有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歸集到每一個企業的名下,使社會各方面都能夠隨時查詢。此外,工商總局還和其他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聯合懲戒機制,比如安全生產、金融部門、法院,對企業的處罰也列到企業的名下。
如何讓公示系統更好的發揮作用呢?張茅說,一是,社會上任何人都能夠隨時查詢這些公示信息。二是,政府進行 “雙隨機”抽查,由電腦搖號,每年抽查的企業不低於3%的比例,抽查的主體,也就是檢查人員也是隨機產生的,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隨機抽查時,對有些企業還要聘請專業機構,深入地對企業整個年報的情況、信用的情況進行調查。抽查之後,結果要公示到網上,讓社會查詢。
張茅介紹說,現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訪問量一天已經將近1600萬,這說明大家對此都非常關心。企業信用公示系統的作用正在逐步發揮,也在不斷被完善中,爭取到2016年底,使這個體系跟各省銜接。
方便企業,登記機制再深化
“先照後證和“三證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兩項登記制度改革,張茅在會上對這兩項改革的進展分別做了介紹。
他指出,“先照後證”改革將152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調整或明確為後置審批事項,取消了40項,只保留34項,大部分的行政審批從事前改到事後,方便了企業。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行政審批過多,政府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的現象。所以,國務院決定在上海自貿區實施進一步深化‘先照後證’的改革,實行‘證照分離’,就是把企業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相互分離,再進一步簡化事前審批和事後審批,有些改為備案制,有些改為承諾制。”
張茅說,在自貿區先行試驗的工作如果能夠取得進展,就能夠取得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優化簡便企業進入市場成本,進一步調動大眾創業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