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發表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牆的文章說,最近三位總統候選人均針對青年就業問題發表看法,並各自端出牛肉。一個共同點即是鼓勵及提供青年創業環境及資金。坦然言,全球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經濟陷入新平庸後,要改善失業率恐嗄嗄乎其難哉!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全球大約有7330萬青年人失業,平均失業率將近13%;而台灣整體失業率從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的5.85%新高後,逐年下降至今年上半年度的3.71%,創下2001年以來新低。但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指出,2014年台灣15至24歲青年平均失業人數為11.2萬人,失業率為12.63%,廣義青年失業率達到15.39%。
文章說,平情而論,影響青年就業的因素不一而足;舉凡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學歷貶值、學用落差等;但近年來,全球供應鏈模式的改變也漸漸影響全球青年的就業。進一步言之,過去研發、設計、材料的上游產業;中游的代工及製造;到下游的行銷及品牌分工模式已出現重大變革。舉例來說,中國曾是全世界最大的供應鏈源頭、最大的原物料需求者以及低工資成本勞工的供給者,過去素有“世界工廠”之稱。但因人工成本逐年提升,許多產業已將製造部門轉移到東南亞低工資成本國家,大陸也轉型為“世界市場”。
再來是“紅色供應鏈”及“紅色資本”的雙紅效應對台灣產業的排擠效應。再進一步闡述,過去台商由台灣接單、大陸製造的模式已衍變為大陸接單、大陸製造。而且大陸許多產業已建立完整供應鏈,並傾全力扶持重點產業。此外,區域經濟整合也影響台灣經濟的發展;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目前僅與中美洲五個小國及台新、台紐簽署FTA,貿易覆蓋率僅9.69%;中韓FTA生效加上大陸紅色供應鏈衝擊,台灣的面板、工具機、石化、汽車零阻件等出口關鍵產業將受到極大影響,也將波及數萬人的工作及生計,宜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才能降低威脅,避免邊緣化危機。
文章說,另一方面,互聯網、物聯網的興起,到互聯網+,也改變就業的模式。電商的發展快速,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推動,的確為青年提供很多的機會。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供應鏈改變、區域經濟熱潮、互聯網+,不但為青年就業帶來機會,也引發威脅。針對新的機會應好好把握;而至於威脅,則應以積極態度因應。
文章說,改善青年就業,要有配套措施。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鼓勵未就業青年強化技能及提升就業能力,以促進就業;提供未就業青年訓練學習自付額補助,協助其順利就業,特訂定“青年就業讚”計畫。管見以為,除了提供創業資源外,創業教育也非常重要。培養創業知識,也要培養創業精神。有人主張,未來政府管得愈少愈好,全面簡化法規,並且由“防弊”改為“興利”,擬成立新台幣四百八十億元的“超級基金”,提高青年創業能量。也有人提出“亞洲矽谷”的計畫。協助青年投資獎勵、做募資平台,都可值得再進一步評估其可行性及效益。而青年們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更是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