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新媒體進入四川恐龍之鄉 探自貢侏羅紀
http://www.CRNTT.tw   2019-11-06 16:25:27
四川自貢市恐龍博物館實景。(中評社)
  中評社四川11月6日電/“掌上蜀show第二季”新媒體採訪團4日南下的步伐卻不停,首站走進自貢市恐龍博物館,重返“侏羅紀”看“恐龍來了”,台灣媒體人用綜藝范兒講自貢恐龍故事,感慨:有看頭。

  未進博物館大門,便已聽見此起彼伏的“恐龍”叫聲,一仰頭,山丘上但見“恐龍”身影緩緩移動,或漫步或覓食,“侏羅紀世界”的大門徐徐開啟。

  採訪團跟隨恐龍腳印走進“恐龍世界”,生態式標本陳列區還原了恐龍生活的真實環境和情景:生死時速,兇猛的氣龍奮力追捕靈龍;溫馨生活,李氏蜀龍一家三口散步溪地;生命延續,四川巨棘龍在沙灘上產卵;奮力一搏,體積較小的甘氏四川龍群體圍攻體積較大的多棘沱江龍......。

  “哪些恐龍吃植物,哪些吃肉?”“恐龍保護自己的‘武器’是身體的哪?”“恐龍世界更常見的是小龍吃大龍。”“翼龍並不是恐龍,他們爬行到高處滑行下來,而不會飛行。”“恐龍終身換牙,你們知道嗎?”枯燥的古生物知識由講解員的妙語變得淺顯易懂,通過圖片、標本和文字介紹,採訪團也知悉了恐龍化石分佈,自貢恐龍類群,非限定生長動物特性,恐龍骨骼組成,恐龍共生動植物有哪些.......。

  華夏經緯網記者徐亞旻和特約新媒體人施子涵一路參觀、一路拍攝、一路學習,她們打算做一部短視頻,結合照片、解說、體驗、快問快答等元素。“受眾可以通過短片多元感受自貢恐龍文化。”施子涵笑道,“畢竟恐龍是童年的象徵,要讓他們知道到自貢不是只有吃兔兔。”

  深入化石埋藏現場,重疊堆積的大量化石讓採訪團成員驚歎不已,連連向講解員發問。化石觸摸區,幾名成員用抱恐龍“大腿”的方式直觀感受化石“骨頭的形狀、石頭的手感”。

  海峽飛虹中文網特約新媒體人劉彥良、沈宏叡和蔡佩穎自編自導一曲“恐龍disco”MV—“重返侏羅紀,看恐龍來了”,“用台灣綜藝范兒講更多自貢恐龍故事。”劉彥良很激動,“久聞自貢大名,中學在地理課外讀物上看到過,也在台北看過從自貢遠道而來的恐龍化石,這次來到‘發源地’,感觸很多。”他稱,“印象最深刻的是恐龍化石埋藏現場,特別壯觀,並且保留了挖掘現場,給人很多啟迪,讓人看到自貢恐龍背後的故事。”

  小知識:自貢的恐龍

  自貢素有“千年鹽都、中國燈城、恐龍之鄉”的美譽。億萬年的恐龍遺址、兩千年的井鹽文化、八百年的彩燈歷史和麻辣鮮香的鹽幫菜美食,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鹽、龍、燈、食地域旅遊文化。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自然博物館,也是全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素有“東方龍宮”之美譽。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