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中評社 楊騰凱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17日電(記者 楊騰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7日上午舉行記者會,說明任務進度,關於外界關注的中正紀念堂處理議題,“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指出,“促轉會”已於11月底提交了5項原則建議給文化部,包括解除地景威權性、銘記歷史軌跡、推動人權民主法治的研究及公民教育、規劃有效履行上列職能的組織機關、轉型修法過程中要有過渡措施。
楊翠指出,過渡措施方面,建議當前的三軍儀隊先行撤出,或將展廳先置換成民主與人權相關的常設展。
媒體追問,中正紀念堂建築有宮殿風格,是否需要改建?楊翠表示,威權象徵的空間語彙是一個整體性大文本,也許不一定要夷為平地,但可以打斷敘事脈絡,在迴廊擺上不同東西後,語境就會有不同的感覺。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7日舉辦“半年任務進度報告記者會”,出席者包括“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促轉會”委員尤伯祥、彭仁郁、葉虹靈。會中楊翠對媒體說明中正紀念堂的處理議題,作上述表示。
楊翠表示,關於中正紀念堂,從“促轉會”揭牌上路以來到現在,舉辦了2場專家會議4場焦點座談3場座談會,內部會議就9場,另也參與了文化部5場的工作坊,另與文化部工作小組有2場會議,總共歷經16次大小各層級會議,做出了5項原則建議。
楊翠指出,“促轉會”內部9次會議邀請的專家包括政治受難者、社會運動者、政治、社會、歷史、建築空間等各領域專家,這5項原則建議書已於11月底送交文化部。第一項建議原則是解除現存地址的威權性格,由於現存地景大量運用帝王空間、皇室陵寢語彙等建立黨國史觀,建議要用公共性、開放性做標準,重新來改寫園區的各種威權象徵意義,讓現存園區的使用權、詮釋權回歸公民社會。
第二項原則建議是,銘記從威權統治到挑戰威權統治的歷史軌跡,因為中正紀念堂現址在殖民時期曾經是軍事單位駐紮,威權統治時期也有軍事單位陸續駐紮,此地同時也是解嚴後很多民間自發的抗議及社會運動集結處,應該要標示保存百年來國家暴力與民主追求的種種軌跡,而非完全抹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