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9日電/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文章說,錢復先生日前出席華府一項活動時指出,他早在1991年2月就說,“大陸政策的位階高於外交政策”,但是後來大陸政策一直在變,“結果對我們不利,大家也都看到了”。
錢復當年說這話時的職務是外交部長,也正是國家統一綱領制訂通過之際。國統綱領是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主導、集各界精英智慧凝聚而成的大政方針。誠如錢復所言,後來台灣的大陸政策、現稱兩岸政策持續改變,亦即從偏離國統綱領到廢除國統綱領,再不斷“去中國化”,使得台灣的處境愈趨不利。
文章說,國統綱領定位兩岸關係的性質是“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1992年8月李登輝主持的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指出“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份,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份”,並說明兩岸對一個中國涵義的認知不同,台灣方面指的是中華民國。這些文件都是同年11月兩岸商談一中原則的根據,達成了雙方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的九二共識,進而開啟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新時代。
1999年7月李登輝提出的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和2002年8月阿扁宣稱兩岸一邊一國,都偏離了國統綱領,也違反憲法,都造成兩岸關係緊張,並引起美國強烈不滿,均對台灣不利。2006年2月阿扁更宣佈終止適用國統綱領。
以上兩岸政策的改變,導致兩岸對立加劇,台灣的國際處境也就日益艱困,直到2008年5月馬英九總統執政,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雙方形成“外交休兵”的默契,台灣始能維持邦交國數量,並擴大國際空間,包括出席WHA和ICAO等。但是2016年5月蔡英文上任,又否定九二共識,兩岸走回對立,終結了“外交休兵”,於是台灣連丟兩個邦交國,也被WHA和ICAO拒於門外。此即錢復所說的大家都看到的不利結果。
國際空間是台灣各界均重視的問題,而兩岸關係歷程已證明了兩岸對立不利於台灣的國際空間,所以錢復早在二十六年就指出的大陸政策位階高於外交政策,迄今不僅仍然適用,甚至更應適用,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台灣的國際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