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記者:美國的管制會不會迫使中國更努力地突破並且殺出一條路子出來,比如華為?當美國看到難以壓制住時反而會做出一些調整?
胡偉星:美國研究了華為,認為華為確實沒有用美國技術實現了很多突破。但美國認為華為還沒有到能夠大規模生產7納米芯片的階段,所以還是要繼續封鎖和管制。管制的方法無非就是把墻弄得越來越高,使中國越來越無法得到相關的技術。以前的管制只是管制產品,後來美國還管制技術流通、人才、科技交流、與西方國家聯合對中國封鎖。比如要求在中國做芯片的美國人、拿綠卡和美國護照的人,都不能在中國工作,或者喪失他們的美國身份。美國把越來越多的中國高科技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因此,美國的管制方法會越來越嚴格。當然,美國也會不斷調整管制範圍,如果技術發展得太快,中國公司取得了突破,就沒法再管了。
美國的行為如同小孩玩打地鼠的遊戲,打擊面越來越大,做高科技產品的中國公司此起彼伏,越來越多。在雙方競爭的高科技領域,美國已經定下一個單子,列明人工智能、大數據、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劃定小院的範圍,不斷把墻增高,最後高得像煙囪一樣,目的是對中國進行有效管制。同時,美國也會不斷調整陣地的範圍,當中國在某一領域突破了,等於美國的陣地被突破了,就同意向中國賣它的東西了。對中國而言,肯定是你不賣我,我就自我研發,好處是會有自己的獨創技術、自主的知識產權。但壞處是每個國家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球化市場經濟的好處就是大家分工,現在美國逼中國從從頭到尾自己研製,會花很多人力、物力、精力去研究,戰線拉得很長,就沒有時間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實現某些尖端領域的突破。
中評社記者:您認為,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美國的這種管制?
胡偉星:自主研發一些核心技術肯定是必要的,比如華為開發鴻蒙就是必要的。但如果全部跟世界脫鈎、事事都自己研發也不行,盡量還是要和世界經濟體系掛鈎。世界經濟體系主要還是以西方為主,還是要進一步掛牢,不脫鈎為好,能多大程度掛就掛住。有些地方美國肯定會給你切割,像5G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中國就需要集中力量自己研發。
國家肯定看到這一點,今年3月份全國人大對科技部體制進行改組,有很多新的意涵。科技部還是叫科技部,但職能變了,科技部以前是管整個科研產業鏈,從新項目立項、組織科研、項目評審、撥經費、審核、落地落實等整條產業鏈都要管理。科技部改組的文件上宣布成立了中央科技委員會,等於過去的中央科技領導小組,負責對重大科技問題進行決策,科技部成了服務與中央重大科技決策的辦事機構。這樣意味著科技部的職能轉變,不再管具體項目怎麼撥款,怎麼評審,怎麼鑒定,最後怎麼安排等細節工作。科技部服務於中央科技委員會,其重點上移到關注重大科技政策決策,緊盯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問題,組織全國重大科技領域的攻關,為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研究提供支持,從全局高度、全國一盤棋對重大科技領域實施集中突破。這也是應對與美國科技競爭下的重要一步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