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李風談堅守
http://www.CRNTT.tw   2021-10-19 00:13:55
1993年,香港《經濟日報》刊發了李風專訪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的報道,在香港引發熱烈反響。(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是福建人,是客家人。
  
  中評社記者:1991年8月,大陸記者范麗青和郭偉峰赴台採訪“閩獅漁事件”,成為1949年以後首次赴台採訪的大陸記者,從此開啟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能否談談您對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三十年的總體評價?

  李風:1991年,兩位年輕有為的大陸官方新聞媒體人赴台灣採訪,在當時掀起了非常大的轟動,是一次載入史册的官方新聞交流。這是大陸記者首次到台灣採訪,他們後來還去採訪了國民黨十四全等,跨出這一步太不容易了,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從此以後,兩岸新聞交流開啟了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不停地有台灣新聞工作者來大陸,大陸的新聞工作者也陸續到台灣去採訪,甚至在後來形成了互相駐點。台灣記者走遍了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大陸記者也走遍了台灣的村村落落。這一點對兩岸之間的互相了解,以及對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交流都是非常好的。當然,也因為有了新聞尖兵在前面打前站,才有了後面兩岸在政治上或是經濟上、社會上的各種交流互動。

  中評社記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台灣問題的?福建是對台工作的第一線,您在福建從事新聞工作期間參與了哪些對台交流工作?

  李風:改革開放初期,我在《福建日報》對外處做了幾年記者。後來又在福建日報新創辦的《港台信息報》任編輯部主任,這份報紙也就是現在的《海峽導報》前身。1986年,我開始接觸台灣問題,參與了一些兩岸交流事務。因為福建和台灣隔海相望,兩邊老百姓的感情是互通的,而且彼此之間的親友往來也特別多。尤其是自從1988年台灣放寬老兵探親之後,很多台灣老兵以及其他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各地的家鄉探親訪友。當時我就在福建接待了很多從台灣來的老兵,也接待了很多台灣新聞界朋友,比如當時工商時報記者吳新興一行來閩釆訪,我就和福建日報同亊一起接待了他們。吳新興後曾任“台僑委會委員長”。可以說,在80年代後期,我就走在了對台交流的第一線。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福建省省委特別重視對台事務,省委領導將對台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省委書記來閩上任前,中央領導都會找新任省委書記談台灣問題,這是多年慣例。因此,兩岸堅冰開始融化之初,巜福建日報》專門辟出一個版面,叫做“閩台骨肉情”專版。我和我的同亊,就在編這個專版。兩岸交流一開始就提出閩台骨肉情,可見福建省委領導很有遠見,而且對台灣同胞寄予了很深的感情,提出了要幫助台灣同胞解疑釋惑,以及為來閩的台灣同胞提供幫助。我當時參與了幫助台灣同胞尋找親人的一些工作。

  說起福建與台灣交流,還有這麼件事。座落福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台,隨著1979對金門停止炮擊,若干年後改為海峽之聲廣播電台。80年代初,鄧穎超是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小組負責人,前線台對台軍方廣播員第一句話稱呼是"國軍官兵弟兄們",鄧大姐到閩視察,她在送審稿上親自改為"親愛的國軍官兵弟兄們",加上了這"親愛的"三個字,反映了大陸對台軍及台灣同胞的親情,在台引起強烈反響。後來有回鄉的老軍人說,我們偷聽廣播,那"親愛的"三個字,把我們心都叫軟了,叫化了。而且語氣語調又溫柔,輕聲輕語的,還是年輕女播音員用閩南語喊話,你說要命不要命。可見,老一輩革命家多麼重視台灣問題,也多麼會做台灣同胞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