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大公報13日社評說,特區政府計畫以“疫苗氣泡”為基礎,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其中有不少亮點,包括本月底擴大“回港易”、下月推出“來港易”,規範“安心出行”等,這是香港人困守疫城一年又四個月以來首次見到走出疫情的曙光,令人鼓舞。
社評說,本港連續三日沒有源頭不明的本地確診個案,第四波疫情緩和,顯示香港已是低風險地區,為特區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創造了條件。特首林鄭昨日公布一系列政策,最大的亮點就是“疫苗氣泡”,將社交距離鬆綁與疫苗接種及“安心出行”掛鈎。對食肆等商家而言,有了要求員工注射疫苗及顧客使用“安心出行”的動力;對打工仔而言,接種已成為就業的構成要件;對顧客來說,若要享受大家庭及親友聚餐的樂趣,方便出入各種場所,就必須打疫苗。
事實上,本港接種率差強人意,迄今覆蓋不足一成人口,嚴重落後於形勢。不少市民對接種表現猶豫,是因為打疫苗對自己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處”,不如再“等一等”。特區政府要提高市民接種積極性,就必須因勢利導,而讓已經接種者享受尚未接種者所沒有的各種待遇,包括出入各種社交場所,透過香港與外地達成的“旅遊氣泡”安排,出境旅遊公幹,這對“憋壞了”的市民而言自然有吸引力。
要求所有顧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填表”不再是“選項”,也是一大進步。“安心出行”其實是港版“健康碼”,方便萬一食肆爆疫時追蹤顧客,截斷傳播鏈,但也因此被別有用心者污名化為所謂“侵犯私隱”。一些人以填表替代“安心出行”,不過是胡寫幾個字虛應故事,一些“黃店”更公開杯葛“安心出行”,導致“安心出行”的功能大打折扣。目前,僅有約半數市民安裝了“安心出行”,意味著另一半市民仍然沒有安裝,這是抗疫的一大漏洞。取消填表是好事,但一定要加強抽查與執法,防範有人陽奉陰違。
本月底擴大內地港人“回港易”,下月推出允許內地人免檢訪港的“來港易”,反映特區政府抗疫尊重科學,從諫如流。內地早已實現動態“清零”,本港近月來的所有輸入確診個案,沒有一宗來自內地。將廣東港人與內地其他省市的港人區別對待,本來就不應該;對內地人來港實施檢疫制度,也是多此一舉。如果說,將“回港易”擴及所有內地港人是出於人道精神,那麼推動“來港易”,為內地人訪港打開方便之門,則為振興本地市道引入了源頭活水。
社評說,“疫苗氣泡”是全球大趨勢,因為這是促進經濟內部循環及外部循環的基礎。值得留意的是,特區政府雖然提供了放寬限聚路線圖及大致時間表,但具體何時放寬有待下回分解,原因是疫情之下仍有一些變數。全港市民團結一致,加快接種,讓香港早一日接近集體免疫的目標,恢復正常生活及通關就會早一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