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韓長賦答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內涵
http://www.CRNTT.tw   2016-03-07 12:12:49
韓長賦。(中評社 林艷攝)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林艶)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今日舉行主題為“轉方式調結構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出席。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我的問題是,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一號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請問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內涵是什麼?下一步農業部會推行什麼樣的措施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韓長賦:你這個問題確實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中央提出來的一個重大的戰略任務,一般人想到供給側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更容易想到工業方面要調整,實際上農業的供給側也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革。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業連年豐收,庫存充裕,目前來講,我們供給的能力和總量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的突出問題也是在結構方面,比如說我們有的農產品品種多,比如玉米,年度性、階段性供大於求了,有的品種缺,比如說大豆。還有農產品的質量,應該說大路貨還是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還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農業也要進行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個是使我們的農產品能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也就是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第二是通過改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高我們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第三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揚長補短,一方面使我們的生產能力得到鞏固,另一方面使我們的資源環境壓力得到改善。從這三方面來講,我們都需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關於這方面的原則、方針,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和這次“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有深刻的闡述。我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重點抓三件事,或者在產品結構上重點抓三件事。第一件事,調減玉米。現在糧食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們現在小麥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餘,主要是玉米多了一點,要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廣輪作休耕試點,把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面積適當調減下來。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們是大豆原產地,我們的高蛋白大豆還是有優勢的,做豆腐、生豆芽,還是我們自己的大豆好。現在大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我們進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難免的。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知道,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全中國人均2.6公斤油,現在人均20多公斤油了,我們還要把國產大豆的優勢發揮出來,具體講要搞好目標價格試點,另外開展大豆品種攻關,還有要提高大豆生產效益,包括產業鏈建設。第三,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關心,近年來我國的奶業得到長足發展,我們人均奶製品占有量,從2000年的時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現在的近30公斤,就這麼十幾年的時間,質量也在明顯提升,90%以上是機械化擠奶了,基本上沒有擠奶姑娘了。嬰幼兒奶粉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然後封閉的冷鏈運輸,所以保證質量,保證安全。各項的營養指標、奶牛品種、飼草的質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們奶製品營養和衛生指標也都符合國家的標準,有的是和世界標準接軌。

  但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奶業曾經出現過問題,而且偶爾在局部地區還出一點負面信息,所以市場對牛奶缺乏信心。當然我們的情況在變化,但是大家還是缺乏信心,媒體也有報道,大批國人到國外搶購奶粉。你買人家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振奮,要奮起直追,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質量,要恢復國人對民族乳業的信心。所以我們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幾個方面我們要下大功夫。總而言之,我們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使我們農業的生產更加符合市場、更加適應消費、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競爭力,使我們的生產和消費兩端,使我們的農民和市民兩方面都能夠得到好處。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