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中國遠征軍老兵黃樹開 |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記者 黃博寧)“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抗戰紀念活動上,原中國遠征軍老兵黃樹開向主持人要求唱這首歌,只見他中氣十足,高音不含糊,動情處落淚還能堅持,台下聽得700多名師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記者趁機認識了他,想更詳細地聽聽他的故事。
採訪結束時,記者再次提到這首歌,他拿出歌詞,打開鋼琴,記者彈,他唱。唱到最後,他開心的笑了,連聲道謝,說抗戰是一生最寶貴的經歷,現在這些又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太開心了,每次和別人談起來,都好像年輕十歲。
黃樹開1926年出生於廣東南海,家中排行第七,自幼家貧,十二歲便到香港投奔姨媽,1941年香港淪陷後回到韶關,經人介紹在華英中學當校工。
“校長很好,教育我們這班小夥子要多讀書,多學習,做個有技能的年輕人。”就這樣,黃樹開白天做校工,晚上在夜校讀書,學會了寫字,又在1943年夏秋之際參加了韶關青年軍。
在“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下,有文化的年輕人才可參軍。黃樹開是校工,沒有正式念過書,但有校長保舉,他獲得了和同齡人一樣的機會,抗日救國,把危險拋在了腦後。為此,他一輩子感激學校和校長。
1944年5月,韶關青年軍在貴陽接受軍事訓後,編入學生教導團,前往昆明入駐西南聯大,體檢後乘坐C47運輸機降落到印度汀江,配給毛巾、肥皂、軍服、衣褲、背包、米袋等生活物品,黃樹開被分配到新六軍第22師學生大隊,前往利多受訓,定級下士,月薪16盧比12安士(印度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