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益驅動
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武器的出口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經貿行為,而是附帶經濟、戰略安全、外交等多重意義。作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國,美國的武器出口政策處處透露著算計,以確保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美國的霸權利益。
在經濟層面,武器出口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暴利行業,在獲得豐厚經濟回報、緩解國際貿易失衡的同時,還可強化國防工業基礎,降低武器製造成本,助推新型武器研製。二戰之後,美國經濟與軍隊的捆綁加強。數十年來,其軍方、軍工企業及政客捆綁形成軍工複合體,深刻影響著美國的政策和社會輿論。在軍工複合體的合力操弄下,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通用動力公司、波音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等五大美國軍工巨頭賺得盆滿鉢滿。
在戰略安全層面,武器出口支撐著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服務美國地緣政治私利的重要杠杆。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已向烏提供超過55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為推動所謂“印太戰略”,美國近年來持續加強對亞太地區的軍售。美國將武器出口作為對全球地緣政治進行再平衡的手段,企圖以其他地區的“不安全”保障美國的“絕對安全”和霸權地位。
在外交層面,作為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武器出口一方面是美國建立、維繫同盟體系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對出口對象國政治、安全和外交政策施加影響的利器。通過加大對盟友和准盟友的武器出口,強化與這些國家的軍事聯繫,是美國彰顯自身在同盟中的領導力、表達對盟友支持的一個關鍵信號。
衝擊全球安全
當前,國際安全形勢持續動蕩,全球安全赤字有增無減。在此背景下,美國不負責任的武器出口行為卻愈演愈烈,貽害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