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約“快速反應-2024”演習中,參演空降部隊被空投至指定地域。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持續軍援“拱火”,渲染緊張局勢——北約峰會再次暴露擴張對抗野心
北約峰會日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落下帷幕。此次峰會適逢北約成立75周年,也是瑞典正式加入北約後,32個成員國的首次聚會。峰會期間,北約各國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同時還肆意渲染亞太地區緊張局勢,再次暴露出北約擴張對抗野心,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
推進多項戰略議題
兩年前的馬德里峰會上,《北約2022戰略概念》獲得批准。這份文件將北約未來10年的三大核心任務,確定為“威懾和防禦、危機預防與管理、合作安全”。在該文件指導下,此次北約峰會的三個主要議題,基本是對馬德里峰會以及去年維爾紐斯峰會的延續。
敦促提升所謂“聯盟的威懾與防禦能力”。此次峰會宣言仍將俄羅斯界定為“最顯著和直接的安全威脅”,要求各盟國致力於全面強化在太空、網絡、空中、陸地、海洋及電磁頻譜等領域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加強指揮和控制體系。峰會不僅在國防工業和軍備擴充方面達成諸多協議,同時重申核威懾是“聯盟安全的基石”,並擬新建“綜合網絡防禦中心”,發布新版《人工智能戰略》。此外,17個北約國家還簽署了“太空持續監視計畫”,以提升空天監視和綜合防空反導系統的效能。
加碼挺烏抗俄力度。峰會將“對烏克蘭的援助更加穩定和可預測”,視為最緊迫的議程,一方面強調“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並公布烏“入約橋梁”計畫,另一方面推動建立北約-烏克蘭聯合分析、培訓和教育中心,提升北約與烏克蘭的軍事互操作性。此外,多個北約國家宣布了新的對烏軍事援助計畫,進一步放寬對烏武器援助層級。未來數月內,美國、德國、意大利、荷蘭和羅馬尼亞,將對烏追加援助包括“愛國者”系統在內的5套戰略防空系統;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和英國等,計畫向烏提供“霍克”導彈等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
以亞太為重點,強化所謂“全球夥伴關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四個北約“印太夥伴國”領導人,已是連續第三年應邀出席北約峰會。在援烏、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網絡安全和應對打擊“虛假信息”等領域,北約表示將與這四個亞太國家加強合作並打造“旗艦項目”,支持成員國與其合作強化“防務產業基礎”,並舉行更多聯合演習。值得注意的是,繼日本積極充當“北約亞太化”的“橋頭堡”之後,韓國也計畫9月在首爾邀請北約成員國參加由韓國情報機關主辦的網絡防禦演習。
煽動對抗本性難移
北約75年的歷史,就是不斷擴張的歷史。冷戰結束後,失去對手的北約非但沒有解散,反而不斷東擴,成員國從冷戰結束之初的16個增加到如今的32個。此次峰會再次表明,作為美國維護霸權的工具,北約正處心積慮煽動對抗。
挑亂生戰不遺餘力。在此次峰會宣言中,美國持續販賣其一手製造的安全焦慮,單方面界定和泛化所謂“侵略性混合行動”,並多次強調要採取“360度的安全手段”應對,從而實質性降低北約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門檻。同時,不斷鼓吹“印太與歐洲-大西洋的安全不可分割”和大肆渲染俄烏衝突“影響外溢”,雙向推進“北約亞太化”和“亞太北約化”,妄圖在亞太復制“烏克蘭模式”,使整個歐亞大陸的安全秩序陷入險境。
軍事轉型緊鑼密鼓。俄烏衝突爆發至今,特別是去年維爾紐斯峰會批准北約號稱“冷戰後最全面的區域防禦計畫”以來,從增加軍費開支到購買新武器裝備,從加強前沿防禦到擴充“高戰備部隊”,從接納更多駐歐美軍到優化聯合軍演,北約軍力建設取得一系列實質性進展。此次華盛頓峰會提出“更多資金、更多戰鬥力、更多能力、更多合作”,繼續“捆綁”歐洲,使其按照美國設定的軍事轉型“路線圖”加強對俄遏制,同時阻滯歐洲戰略自主進程。
鼓吹對抗包藏禍心。近年來,北約打著“合作安全”的幌子,堂而皇之加快“全球北約”的構建步伐。然而,北約的“合作安全”概念具有強烈的兩面性和虛偽性,其本質仍是以意識形態劃線,搞小圈子。在美國的操弄和日本等國的蓄意勾連下,北約所謂“印太夥伴關係”與其在歐洲不斷擴員一樣,表現出明顯的排他性和對抗性。亞太國家面臨“選邊站隊”的壓力日增,不僅嚴重影響地區一體化進程,削弱地區國家對安全事務的自主能力,更壓縮了和平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的空間。
矛盾重重貌合神離
此次北約峰會的開幕式上,美國總統拜登宣稱“北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事實上,北約早已被分裂陰雲籠罩。
當前,北約成員國普遍混亂黯淡的國內政治動態,嚴重影響北約未來決策的落地。美國大選選情已對北約發出重大“負面衝擊預警信號”。“四分五裂”則成為歐洲政壇的新特徵,北約三大重要歐洲成員國英法德領導人,都面臨著“政壇未定、未來難測”的窘境,秉持極端民族主義立場、反對援烏的許多極右翼政黨紛紛崛起,影響著北約一貫標榜的“共同價值觀”。
跨大西洋矛盾依然難解。圍繞對烏軍援水平以及烏使用外援武器限制程度等重大問題,北約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在美德等反對北約立即接納烏的背景下,此次峰會只為烏提供了一個遙遙無期且十分含糊的“入約”承諾。面對東進亞太這一戰略,德法兩個歐洲大國以及多數東歐國家都持保留立場,認為這會削弱北約對歐洲的關注和投入。同時,在長期和平發展、利益深度融合、文化多元包容的亞太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也並不歡迎自詡“價值觀與制度優越”的北約。可以預見,北約在亞太施加影響只能限於幾個零散的“點位”,而且面臨大多數國家民眾的強烈反對。
作為冷戰遺存和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北約存在的基礎是恐懼,前提是樹敵,手段是威嚇,結果是戰亂。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換不來自身的絕對安全,也無法延緩其內外交困的宿命。美國主導的北約,逆潮流而動,開歷史倒車的種種惡劣行徑,注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作者:海鏡、劉源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