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級護衛艦設計長度約151.2米,寬度約19.8米,吃水深度約5.5米,採用柴電和燃氣聯合推進,航速超過26節,滿載排水量高達7400噸,幾乎與普通的導彈驅逐艦相當。星座級護衛艦設計使用壽命為25年,其武器系統主要包括一門MK110 57毫米火炮、32單元MK41通用導彈垂直發射系統、MK49導彈發射系統等;並且配備有“宙斯盾”基線10作戰系統、AN/SQQ-89F水下戰和反潛戰作戰系統、兩套AN-SLQ-32(V)6艦載電子戰系統、四套MK53 MOD 9誘餌發射系統和S波段的AN/SPY-6(V3)有源相控陣空中監視雷達,AN/SPS-73(V)18水面搜索雷達,AN/SLQ-61輕型拖曳陣列聲呐,AN/SQS-62可變深度聲呐等;可攜帶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和一架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該艦主要用於進行防空、反潛、反水面作戰、電磁戰、監視和偵察行動。首艦原計畫於2026年服役,目前美國海軍已訂購了6艘,其中1艘在建,計畫總共建造20艘。
美國海軍期待星座級護衛艦能再現佩里級護衛艦的輝煌,成為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現代化的下一個關鍵步驟。
“高開低走”,星座級護衛艦何以難產
自2022年8月開工以來,星座級護衛艦延遲交付的消息接連傳出。最新的消息顯示,星座級護衛艦首艦將延遲3年交付。星座級護衛艦之所以難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設計修改不斷,至今尚未完全定型。為使星座級護衛艦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美國海軍大幅修改了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原始設計。在首艦的建造過程中,美國海軍不斷就航速、生存能力等提出新的修改要求,先後提交了500多份功能設計調整文件。據美國媒體報導,這些修改使星座級護衛艦和歐洲多任務護衛艦之間的共性從85%下降到了15%。星座級護衛艦開工建造一年後,其功能設計才完成了92%,3D建模僅完成了84%。到2023年底,其設計穩定性尚未完全實現。星座級護衛艦這種設計和建造並行推進的方式,對艦艇施工產生了極大影響,導致工期一再延長。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審查報告甚至指出,正在建造的第一艘星座級護衛艦幾乎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星座級護衛艦與此前的瀕海戰鬥艦一樣,也受到設計方案不完整的極大影響。替代者與被替代者出現同樣的問題,可謂極具諷刺意味。
二是重量不斷增加。美國海軍在設計要素不完善的情況下就批准了建造,使得星座級護衛艦在結構、管道、通風等系統方面都存在信息缺口。為了滿足美國海軍的需求,星座級護衛艦尺寸在歐洲多任務護衛艦的基礎上加長了約7米,加寬了約1米,艦的上部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排水量也比歐洲多任務護衛艦增加了500噸,這些改變都給項目的設計建造帶來不小影響。在不斷補充、完善以及修改設計的過程中,星座級護衛艦的重量也隨之增加。根據政府問責局的審查報告,從2020年6月到2023年10月,星座級護衛艦的“計畫外重量”增加了10%甚至更多。反過來,為瞭解決重量增加的問題,可能需要海軍通過降低推進系統能力,來使該艦獲得未來升級所需的富餘重量空間,但這又會導致該艦最高航速的下降。今年4月,美國海軍表示他們正在慎重權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