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的索邦演講則顯示了法國的戰略憂慮。這種憂慮來自於戰爭重回歐洲以及對美國安全外交依賴的加深,國際力量失衡以及地緣政治競爭,經濟競爭力下降以及封閉主義,意識形態競爭以及文明之間的衝突。為此,他為法國和歐洲開出了“強大歐洲”“繁榮歐洲”“人文歐洲”的藥方,顯示了戰略自主和應對競爭的雄心,在政策傾向上則圍繞著和平、多邊和人文。
和平、多邊、人文,也是中法在國際秩序上的共同點。六十年前,中法打破冷戰堅冰,推動了世界格局積極變動,為國際秩序帶來了和平與穩定。冷戰結束後,中法共同反對超級霸權,維護多邊主義,再次為國際秩序帶來了和平與穩定。六十年來,中法積極主張維護聯合國核心地位,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積極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力量平衡;積極主張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國家間的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了戰略性的貢獻。
面對當今世界的動蕩變革,中法能否再次推動戰略穩定,為國際秩序注入和平與穩定,考驗著兩國的政治智慧和戰略能力。一是推進中歐實現新的戰略穩定,尋求良性競爭、和平共處之道。二是推進戰略自主和國際力量平衡,遏制陣營對抗和新冷戰趨勢。三是推進地區熱點問題的戰略溝通,推動國際社會拿出切實可行的和平方案。四是推進多邊主義和國際制度改革,尋求國際秩序的和平轉型和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五是推進文化多樣性和文明交流,打破意識形態對抗和封閉隔閡。
戰略合作不等於沒有矛盾、沒有分歧、沒有差異。中法關係六十年的歷程,也曾經歷風風雨雨,但始終向前,為大國關係之引領,就在於雙方能找到求同存異之道,更在於中法關係始終站在世界秩序的戰略高度,尋求和平、多邊和人文。世界需要這樣和平與穩定的力量。
(來源: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