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1月25日的一篇報導以“紅海衝突促使印度海軍秀肌肉”為標題,引印度現任和前任安全官員的話稱,印度已向從阿拉伯海北部和中部延伸到亞丁灣的區域派遣了10艘軍艦,而通常情況下駐扎在該區域的軍艦衹有2艘。這些軍艦負責監控懸掛印度旗幟的船只,但也已成為近期多起事件中的應急反應者。印度官員和專家表示,印度沒有加入美國領導的紅海護航聯盟,主要是因為印度的政策是只參加聯合國任務。由於印度與伊朗保持友好關係,美國關於伊朗支持胡塞武裝紅海襲擊的指控也使印度的應對變得複雜。
該報導還提及,印度海軍的行動反映出印度與美國在印太地區不斷加強合作對抗中國,並且部分依賴於美國的軍事裝備。印度與美國達成了一項價值30億美元的軍購協議,購買31架“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其中一半將用於海軍,這將進一步提升印度的實力。這批無人機的交付日期尚未確定。
軍事專家張軍社2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印度在此次紅海衝突中表現得如此積極,一直衝在前面,實際上希望達成“一箭三雕”的目的。張軍社認為,首先,從表面看,隨著紅海局勢持續升級,印度洋的航運風險不斷增加,為了維護航運安全,印度增派軍艦進行巡邏,對商船進行保護,“但在過去亞丁灣護航反海盜行動中,印度並沒有派出這麼多的軍艦,因此很顯然,在這個表面目的之外,印度還有兩個深層次目的:一方面,印度一直自我標榜為世界大國,因此此次派遣了最先進的防空型導彈驅逐艦來展示其大國實力,對印度洋沿岸國家進行威懾,通過秀肌肉的方式顯示其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印度此舉是要向美國示好,印度雖然沒有參加美國所組織的紅海護航聯盟,但同時大幅增加了在該地區的護航力量,外界多認為印度此舉是在呼應美國的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