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文章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會不同。”“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不僅深刻闡明了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及其決定因素,而且從價值取向、發展理念、思維方式、行動邏輯等方面生動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創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超越了西方現代化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和貧富分化的頑瘴痼疾,由此彰顯了價值優勢。
西方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加之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鼓動之下,資本優先、個人至上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法則。資本家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成為支配資本邏輯的“看不見的手”,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經濟停滯、政治極化、民粹泛濫、社會動蕩、生態危機屢見不鮮。
相比之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目標,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相契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和新的成效。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共促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超越了西方現代化人為物役的異化現實,由此彰顯了發展優勢。
西方現代化是以“物的邏輯”為主導的現代化,資本主義對私有財產的崇拜,導致物對人的支配和統治,阻滯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西方現代化之初,“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是,物質財富積累的背後卻是物欲橫流、私欲膨脹、精神貧乏。見物不見人的發展邏輯使得人成為“單向度的人”,社會淪為“單向度的社會”。
與此對照,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則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這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兩個文明”辯證關係的思想,而且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理念。新征程上,衹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