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51A高超聲速飛行器電腦合成圖。資料圖片 |
此舉在美國引發強烈反響,也導致此後美軍在這方面“動作”不斷。
美國空軍在3個月內連續推出“高超聲速常規打擊武器”和“空射快速反應武器”兩份高超聲速武器研製合同。隨後,美國將研製高超聲速武器列為贏得未來戰爭的關鍵技術之一和高優先級任務。
面對“風口”,美國陸海空三軍和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導彈防禦局一擁而上,短短2年內推出至少17個高超聲速武器項目。
其中,既有技術驗證項目,也有實用部署項目;有些是單獨研發,有些是聯合開發,還有一部分是給軍火商下達的任務;多個項目之間互為技術基礎,有的內容交叉重復,有的存在競爭關係。
“多管齊下”“廣撒網”的布局,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結果似乎每個項目都取得了進展,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取得實質性突破。
雖然隨著美軍軍費持續上漲,用於高超聲速武器研製的經費也一直在增加,但這些項目的推進效果並不明顯。
比如,曾是美軍重點投資項目的“空射快速反應武器”,一共獲得了超過24億美元的經費投入,預研還未完成便倉促上馬製造樣機,試飛還未成功就被列入採購計畫,但最終還是難逃“夭折”的命運。
盲目追求高技術指標,一再“變道”
客觀上講,美國發展高超聲速武器的技術路線一直比較清晰,即:“助推—滑翔”式導彈和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導彈齊頭並進。按理說,在擁有不少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即便是遇到難關,高超聲速武器的研製狀況也不至於如此窘迫。
因此有專家認為,美國高超聲速武器研發一直“華”而不“實”,與其盲目追求過高的技術指標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