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的衛星概念圖。 |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2月中旬,北約16個成員國以及芬蘭和瑞典共同發起一項名為“聯盟太空持續監視”的新倡議,試圖利用商業空間技術,建立由國家和商業衛星組成的星鏈。該倡議旨在整合資源,提升北約監視和偵察能力,為北約軍事任務和行動提供必要支持。
提升關鍵能力
上述倡議將集成北約各國商業太空系統在地理情報方面的最新進展,整合空間系統、數據搜集技術和各國現有太空監視系統,打造一個由光電、紅外和合成孔徑雷達等主要遙感偵察衛星組成的代號“天鷹座”的虛擬星座,提升北約在太空領域的關鍵能力。
據報導,“天鷹座”將基本囊括美歐主要軍民兩用太空資產,偵察獲取的大量圖像情報,將提供給北約指揮機構和盟友使用。盧森堡將出資1650萬歐元(約合1760萬美元)組建一個“專家小組”負責推進項目,整合各國太空系統和數據資源。
至於是否成立實體機構,北約高層未置可否。外界猜測,北約設置實體機構的可能性很大,地址可能選在盧森堡或北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
繼續“拉夥入群”
北約高官表示,該倡議是多國防長根據現實威脅和挑戰討論而來,但分析認為,美國是組建該群的主要推動者。目前北約太空資產兩大管理中心,分別是位於德國拉姆施泰因基地的太空中心和位於法國圖盧茲的太空卓越中心。前者負責協調太空資源,通過共享潛在威脅信息保護盟軍安全;後者負責建立機制、提供培訓等。
北約沒有選擇在已有太空中心基礎上擴大業務範圍,而是“另起爐灶”,反映出北約在統合政府、軍方和民間航天資源發展防務力量方面,並非“鐵板一塊”。比如,在此輪倡議磋商過程中,德國作為歐洲商業衛星資源最雄厚的國家,並不在倡議國家內;主張航天防務“獨立自主”的法國對倡議熱情很高,希望借助北約資源減輕本國“太空戰場態勢感知”項目成本;“脫歐”後的英國,試圖通過該倡議強化北約“二把手”地位,利用歐洲資源提升聯合部隊態勢感知能力;其他天基資源相對有限的國家,期望搭乘“順風車”,“組團”實現自己的太空抱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