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陽山。(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10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歐洲國家對中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周陽山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訪美,美國總統拜登並未在《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給出具體承諾,可說讓歐洲國家看盡美國自私自利,再加上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陸續訪中,代表歐盟主要國家正逐步調整對中政策,需要尋找新的市場。
至於馬克龍與拜登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周陽山說,那只是立場表達,北約已經清楚說明“不太可能直接捲入台海戰爭”的立場,會關心,但不是武力支持。歐洲國家在外交上的轉向,是因為選民壓力與俄烏戰爭下的經濟困境,絕不會經濟依賴中國大陸,外交又靠向美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11月29日訪美,並與美國總統拜登在《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上意見不同;而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曾在11月4日訪中,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也緊接著在12月1日訪中。歐盟國家在中美之間的關係走向,令人好奇。
周陽山,1957年出生,新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立委、監察委員,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現為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教授。
周陽山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馬克龍訪美是希望能改變美國對企業4300億美元補貼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態度,尤其是電動車與綠能產業,歐洲發覺這個法案會造成產業外流,而拜登(Joe Biden)雖口頭表達可以微調,但法案是民主黨傾巢而出以關鍵性的賀錦麗一票通過,實際上不可能再做任何修正,可以說馬可龍的計畫失敗。
周陽山說,拜登沒有給出具體承諾,這讓歐洲看到美國的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沒有考慮到盟友的需求,迫使歐盟認知必須提出相對應的補貼法案以留住企業。此外,美國以成本價4倍的價格賣給歐洲能源,也已導致歐洲極大不滿。雖然美歐面對俄羅斯立場一致,但對俄烏戰爭的局勢,顯然美國只考慮自己的單邊立場,美國依然是“美國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