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網評:警惕美國經濟衰退殃及全球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典
繼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連續負增長後,國際社會對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將美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7個百分點。摩根大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日前接受采訪時憂心預測,美國經濟或在6至9個月內陷入衰退,形勢不容樂觀。美國總統拜登則表示,美國可能出現衰退,但任何衰退都將“非常輕微”。
衰退警報是否成真尚需時間檢驗,但當前美國經濟確實“內外交困”,呈現“高通脹、高債務、低增長”的下行狀態。從國內層面看,疫情的衝擊原本就對國際供應鏈造成破壞,供給不足也一直困擾著美國經濟。而美國政府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和外部經濟環境壓力又采取了諸多不當措施,其中最飽受詬病一招,就是出台激進的財政計畫,批准5萬億美元的救市計畫強行促進消費。而過高的需求導致供需進一步失衡,加劇了美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出現了以物價持續上漲為表征的需求推動型通貨膨脹。眼見通脹“高燒難退”,美聯儲又猛踩刹車,開啓激進加息模式。貨幣政策暴力緊縮,導致企業投資下降,工業生產回落,失業率升高、私人流動性萎縮等諸多負面問題,叠加高通脹,勢必會進一步加劇經濟結構失衡。
從國際層面來看,近期頻繁的地緣衝突導致國際局勢動蕩,全球貿易往來受阻,全球經濟預期持續轉差。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籠罩全球,又抬高了企業生產成本,放大了供需不平衡矛盾,也抑制了各國經濟複蘇。總之,內外叠加風險之下,美國經濟有可能陷入超預期衰退之中。<nextpage>
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的貨幣、金融政策具有顯著的外溢效應,經濟超預期衰退風險最壞或將引發新一輪全球蕭條。今年以來,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激進收緊,全球需求已經出現放緩,新興經濟體更是備受衝擊。一方面美元進入升值通道,導致以美元計價進行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同時美元走強又導致新興經濟體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從而拖累其本土產業以及國際供應鏈的恢複,并對全球市場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叠加地緣衝突升級與疫情持續,已經讓大多數地區的制造業與高技術產業發展陷入困境,出現通脹高企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兩難問題。美國經濟超預期衰退一旦發生,無疑會讓全球需求愈發萎縮,進一步影響各國貿易和金融穩定情況。
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穩中向好,但面對外部經濟金融風險挑戰上升,也需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一方面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守護企業和民衆預期。比如,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不斷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減負擔、增動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企業信心;另一方面,也要牢牢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推進經濟行穩致遠。維持高質量供給,為經濟注入內生動力,讓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撑。同時繼續提振內需,加大針對性的定向支持力度。總之,多管齊下、未雨綢繆,就能將風險對我們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