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研究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黃大慶教授表示,我國在太陽能無人機領域,無論大型、小型,技術水平都處在國際領先的第一梯隊,“接下來要看誰的產業化做得更好,誰先投入商業應用”。
有國內太陽能無人機項目的負責人認為,中國的太陽能飛機硬件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氣象保障、航路計畫等“軟件”尚顯不足。
“偽衛星”前景值得期待
一位匿名專家對記者表示,歐美的太陽能無人機一般設計飛行3個月左右,美國“禿鷹”計畫設計要飛5年。如果具備這樣的留空時間,太陽能無人機攜帶相應載荷,就可以執行偵察監視、通信中繼、森林防火、海洋監視等多重任務,無論是在軍用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都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的留空時間是其他所有航空器都做不到的。與衛星等航天器相比,太陽能無人機信號傳輸損失小、精度高,可實現理論上的目標區域永久駐留,不存在重返周期問題,生產和運營成本低;與傳統飛機相比,它的覆蓋區域廣,留空時間長;與浮空器相比,它的操控性好,機動性強。因此,未來超長航時太陽能無人機將成為空中力量的重要補充,進一步促進空天一體化發展。
上述專家表示,如果一架太陽能無人機可以連續飛行100天,每天飛行3000公里,就可以飛行30萬公里。當然受限於發電效率,太陽能無人機目前還無法在全球使用,它們通常只在南北緯度45度之間使用。要想研製出一架可以實現越夜飛行,特別是擁有在1.7萬-2.7萬米的大風層以上越夜能力的無人機,要求非常高。因為祗有長時間保持在大風層之上才能保證完成任務的能力,否則遇到雨雪、大風等天氣,無人機沒法執行任務,可用性將大大受限。而要實現在這樣的高度長時間巡航則要解決總體、氣動、結構、動力能源等技術難題。
將來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之後,是否就可以實現“偽衛星”的定位呢?上述專家認為,這種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未來長航時大型太陽能無人機主要有兩種應用模式:一種模式是定點小半徑盤旋,“掛”在天上盯著某個地區;另一種模式是一天跑兩三千公里,進行巡邏,並在巡邏過程中根據需要再次進行定點觀測。如果多架太陽能無人機組合,就可以形成一個非常有效的信息獲取系統。而且太陽能無人機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在2萬米的高空巡航,視距就可以達到500公里,相當於可以覆蓋幾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多機組合可以攜帶不同的載荷,包括無線電信號、光學信號、多光譜傳感器等,以應付不同的環境與氣候條件、滿足不同任務需求。這樣的綜合費效比就會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