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方式仍是謎
AGM-88反輻射導彈由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研製,該公司後來並入美國雷神公司。基於越南戰爭的經驗教訓,這款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導彈引入了不少新技術,包括可以重新編程的制導系統、採用鎢合金破片的彈頭及“記憶”敵方雷達位置的功能。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稱,AGM-88導彈長4.2米,重360公斤,最大速度2.5倍音速,有效射程約120公里。這款武器可以由美制F-15、F-16、F/A-18系列戰機和歐洲“龍卷風”戰機攜帶,但其適配機型名單中沒有烏克蘭空軍現役的任何型號。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這款先進的反輻射導彈,是如何被烏克蘭的蘇制戰機發射的?
美國“戰區”網站發布的分析文章認為,無論米格-29、蘇-27還是蘇-24,烏克蘭空軍現有的機型都缺少西方標準的數據總線和數據接口。即便美制反輻射導彈能夠掛載到這些飛機上,烏克蘭飛行員也無法向導彈下達指令。不排除部分烏軍戰機在北約幫助下進行了改進以適配西方武器,但考慮到戰局變化和成本因素,這種假設的可信度存疑。
美媒進一步猜測,在無法由飛行員直接控制的狀態下,地勤人員可以將“哈姆”導彈設置為“預先簡報”模式。載機升空後,只需粗略地將導彈對准敵方雷達可能存在的區域,導彈發射後即可自行搜索並攻擊目標。這種模式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有過使用記錄,但不太為外界熟知。它的優勢是可以充分發揮導彈射程,載機面臨的威脅較小。但是,如果缺乏充分的情報支持,或是對方的雷達具備機動能力,導彈就很容易因為無法實時更新數據而撲空。
烏克蘭的另一種選擇是,利用陸基平台發射“哈姆”導彈。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以色列就提出過這種概念並付諸實施,將反輻射導彈安裝到卡車上。“戰區”網站的另一篇分析文章提到,這種方案在戰線相對靜止時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適用於當前的烏克蘭。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曾提出“導彈集裝箱”方案,設想從船上、車輛及固定陣地上發射各類精確制導彈藥,其中包括反輻射導彈。此外,對已經獲得“海馬斯”火箭炮的烏克蘭軍隊來說,由於這種武器採用了模塊化設計,用它發射“哈姆”導彈,在技術上同樣具備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