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據外媒近日報道,美國海軍在今年2月的一次試驗中,首次使用激光擊毀了一枚巡航導彈,稱其是“定向能技術武器化過程的開創性成就”。舊聞新報,頗有些“按捺不住”的意味。
有專家認為,作為最早著手研發激光武器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未能讓圖紙中的設想變為手中在握的現役武器,而面對自身軍事技術優勢有所“縮水”的現實,美國人似乎急於在激光武器領域有所建樹。
那麼,美軍在激光武器研究方面究竟有何打算?具體進展如何?試驗中的高能激光武器距離列裝還有多遠?請看解讀——
緊鑼密鼓推進,急於成型
激光武器是一種用激光束攻擊目標的定向能武器。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美軍就開始研發激光武器,大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實現“軟殺傷”。即利用激光束干擾目標視場,類似於通過“強光晃眼”的辦法使對方失能退出戰鬥。這類武器對激光束的功率要求不高,一般只有幾十到幾百瓦,技術難度較低,不少國家在這方面已有研發成果,且部分已在戰場上使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照射敵方戰鬥人員的眼睛,使其暫時失明,例如美軍曾經研製的“激光步槍”;另一類是安裝在各類作戰平台上,用來干擾對手武器裝備的光電設備,使其失去觀瞄、制導等功能,比如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激光眩暈器”就是這類裝備。考慮到可能造成誤傷,美軍已經禁用了第一類裝備。
第二階段是追求“硬殺傷”。旨在通過高功率激光照射產生熱能直接毀傷目標,通常被稱作高能激光武器,這也是美軍研發激光武器的初衷和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已被納入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重點關注領域。按照美國國防部的定義,高能激光武器的平均輸出功率要大於等於20千瓦或每個脈衝能量大於等於30千焦。近年來,美軍在推動這類激光武器研製上進度明顯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