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鞏固勢力範圍,排擠對手。過去兩周,在被批評反應遲鈍和忙於擺拍後,澳國防部緩慢部署2651名國防軍參與東南部抗洪搶險工作。此前,澳軍方人士給出的解釋是人數不足和缺乏訓練。實際上,在面對南太平洋島國自然災害時,澳軍並沒有“力不從心”,尤其是最近湯加火山爆發,即便是艦上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和電力中斷,澳海軍“阿德萊德”號兩棲攻擊艦也要盯著其他國家運送救援物資。可見,視南太平洋地區為自身後院的澳大利亞,未來增加的澳軍將更多用於守護自身傳統勢力範圍。
第三,增加曝光度,贏得“點擊量”。俄烏衝突使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東歐平原。有分析指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等西方國家將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歐洲方向,澳大利亞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澳大利亞來說,使勁翻炒亞太緊張局勢,是增加其國際形象和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此番擴軍,將使澳大利亞國防支出占比增至GDP的2.1%,超過美國規定北約盟國的平均水平,不僅可以表明自身對“印太版北約”的支持力度,也從心理上威懾地區相關國家,贏得“點擊量”。
潛在影響不容低估
有觀點認為,在國際政治領域,具有地緣競爭關係的國家往往會陷入安全困境。其中一方提升軍事實力,會加劇另外一方的不安全感,甚至引發雙邊軍備競賽。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就處在這樣一種關係中。
近幾個月,與澳大利亞存在一定矛盾紛爭的印度尼西亞,先後購買A400M戰略運輸機和“陣風”戰鬥機。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印尼感受到了來自南方的軍事威脅,不得不迅速強化國防建設以應對日益緊張的地區局勢。與此同時,國家間關係充斥著錯誤知覺,激增的軍事實力和頻繁的軍力部署,可能激化軍事冒險主義,尤其是像澳大利亞這樣對武力有著特殊偏好的國家,更容易因迷戀進攻性現實主義而誤判局勢,深陷“戰爭泥潭”。
此外,德國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發布的數據顯示,由於第四季度工業原料和農副產品出口激增,澳大利亞2021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61萬億美元。雖然年度增速有望達到4.7%,卻再一次暴露了澳大利亞單一產業鏈條的弊端和隱患。一旦軍事費用過多擠占民生支出,且無法有效維持增量建設,經濟的脆弱性勢必撼動國家和社會穩定根基。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