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鶴: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tw   2021-11-25 08:35:39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人民日報發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文章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實踐和理論的統一,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根本路徑。我們要深入領會《決議》精神實質,把高質量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一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實踐和理論的統一

  文章稱,回顧百年黨史,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從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和基本國情出發,把握不同階段的歷史性特征,進行富有智慧的實踐探索,及時上升為思想理論,更為科學地指導實踐,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從歷史看,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在推動經濟建設不斷向高級形態邁進過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窮二白的局面,國家集中資源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改革開放的任務。黨的十二大提出到20世紀末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的經濟建設目標。此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經歷了加速發展的階段,生產潛力不斷得到釋放,生產要素有效利用,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較為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日益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三大強調了經濟效益和經濟結構的問題,提出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向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提出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根據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重大變化,經過充分論證,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實踐看,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實踐呼喚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本質上是發展質量不高。在經濟體系中,我們有些領域已經接近現代化了,有些還是半現代化的,有些則是很低效和過時的。現階段,中國生產函數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約束明顯增多,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接近上限,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中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框架,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多重約束下求最優解的過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我們主要解決的是量的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必須解決好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持續增長。

  從理論看,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黨把握發展規律從實踐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的重大理論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必須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強調,新理論產生於新實踐,新實踐需要新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面臨“三期叠加”、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判斷,強調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決議》對高質量發展作了進一步強調。這些思想環環相扣,系統回答了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的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連同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些重要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思想保證,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二 科學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

  文章認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

  (一)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人是經濟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涉及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既是消費主體,又是生產和創新的主體,是最具活力的生產要素。滿足人民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力量。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動力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中,產生於人力資本質量提高的過程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回歸發展的本源,實現最大多數人的社會效用最大化。進入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上,我們必須堅持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共同艱苦奮鬥促進共同富裕,必須最為廣泛有效調動全社會積極性能動性,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質量和專業技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搞平均主義,不搞殺富濟貧、殺富致貧,避免掉入福利主義陷阱,通過14億多人共同努力,一起邁入現代化。

  (二)高質量發展是宏觀經濟穩定性增強的發展。經濟增長往往呈現周期性波動,但大起大落會破壞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從各國經濟增長史看,一些高速增長的經濟體,經濟大起之後出現大落,往往一蹶不振。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宏觀穩定成為稀缺的資源。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從供給側發力,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穩定性。宏觀經濟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連續進程,要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決議》提出,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要持續抓好落實,尤其要針對經濟波動,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加強預期管理。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風險易發高發的時期,要堅持底線思維,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著力用高質量發展來從根本上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三)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各類經濟政策的重要出發點,真正打牢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微觀基礎。企業好經濟就好,居民有就業、政府有稅收、金融有依托、社會有保障。當前,中國大企業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雖然近兩年中國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連續居於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賴規模,創新引領力、國際競爭力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差距。數量龐大的小企業活力強,但存在市場競爭力弱、升級能力不足的現象。國有企業要不斷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大量民營企業要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把敢於冒險的企業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規範性統一起來。外資企業對實現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要鼓勵引進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在更高水平競爭中創造價值、實現互利共贏。企業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場開拓者、創新推動者。企業家就像魚一樣,水質水溫適宜就會游過來。要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他們發揮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