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切都是在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進步與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予以了高度概括與全面評價。全會指出,在經濟建設上,中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中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光明網發表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文章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切都是在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實現了根本轉變,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激發了市場活力,喚起了企業以及很多人創業、創新的熱忱,使中國經濟總量到2020年末突破了100萬億元(約14.73萬億美元)。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為何會如此快速地發展?或者說,中國經濟創造快速發展奇跡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11月12日發布會上就已向中國以及世界人民公布了答案,那就是八大“秘訣”:即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對外開放;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穩中求進;堅持黨的領導。這八大“秘訣”,客觀、準確地道出了中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最根本原因。
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國從“一窮二白”到產業經濟的逐漸恢復,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再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尋找到了新的經濟發展之路,從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打破了僵化經濟模式,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發展才是硬道理,增強了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持走高質量經濟發展之路,推進了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融,促使中國社會不斷朝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方向邁進。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是通過不斷改革打破了封閉狀態,不斷實現自我完善,使參與世界經濟循環的深度加強、能力提高。“走出去”成了一道新的經濟景觀,這既讓中國自身實現了發展,不斷縮小與經濟發達體之間的差距,也對世界經濟形成了重要影響,提高了中國經濟在全球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現了國內多種經濟共存、相互促進的格局,煥發了市場經濟活力;尤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給予了大量優惠扶持政策,建立了親清政商關係,精簡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了私營企業負擔,讓非公有制經濟成了納稅和就業的重要陣地,為經濟穩健發展以及社會安寧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這些成就,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政府始終把改善營商環境放在重要地位,將“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結合一起,使社會資源按照市場原則進行了有效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了政府對市場的監管,確保了市場秩序的穩定,消除壟斷行為,打造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文章指出,當然,經濟平穩發展還需要較強的定力。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和遵循循序漸進的經濟發展思路,穩打穩扎,克服了中國經濟的“浮躁症”,確保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理性與韌性,實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平穩有序。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政黨。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之下,中國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思路,完善相關經濟政策,充分激活了人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