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解放軍報報道,3月上旬,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飛行講評會上,由訓練骨幹組成的評估組綜合分析飛行數據,對飛行員2月份訓練情況作出客觀評定。該團訓練部門根據評定意見,為飛行員量身訂制下一階段飛行計畫。
講評現場,以往講評時經常出現的“著陸動作過粗”“飛行姿態保持不好”等概略性評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類精確數據。這是該團緊盯信息化作戰需求,科學運用數據提高部隊訓練效益帶來的新變化。
讓數據“說話”,在該團已成共識:每架次飛行結束,首先將飛行數據集中複盤,進行橫向比較,看細節差距,曝潛在問題;定期對個人階段性飛行數據進行縱向分析,看技術狀態、訓練質量的周期變化,以加速能力提升。
“技術上的差異,在數據對比中一目了然。”該團領導告訴記者,飛參數據能夠精准描繪出飛行員技術成長軌跡和飛機設備狀態變化過程。不論是平時訓練還是大項任務,他們注重把數據收集分析融入訓練各個環節,堅持一次飛行采集一批數據,一次任務更新一批數據,確保數據始終鮮活準確。他們還細化評估標準,既評估動作數據、設備使用、起降質量,也分析戰術傳感器和武器運用、戰法運用效果等“戰場指標”。
該團以數據為支撐,區分訓練層次,並綜合考慮飛行員性格特點、心理素質、習慣養成等因素,制訂每個訓練架次和預定課目完成時限,提高訓練精細化水平。該團領導介紹,目前已有部分尖子飛行員提前完成預定訓練課目,新飛行員成長周期明顯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