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戰略視野下的“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
http://www.CRNTT.tw   2020-12-07 18:23:01
要理性看待俄中關係,俄中利益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分歧。
  中評社╱題:俄羅斯戰略視野下的“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 作者:馮玉軍(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俄羅斯戰略學者認爲,新冠疫情條件下大國關係的進一步複雜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惡化對俄羅斯來說是重要的戰略機遇。儘管俄美關係不會迅速改善,但中美矛盾上升甚至走向公開衝突,無疑將極大減輕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之後所受來自西方的壓力。俄羅斯將充分利用這一機會改善國際環境、謀求戰略利益。

  新冠疫情蔓延激化全球既有矛盾,深刻改變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圖景。近來,俄羅斯戰略界對“後疫情時代”的國際關係進行深度思考,認為近年來國際社會各種矛盾深度交織,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成為其進一步激化的催化劑,促使國際與地區秩序陷入紊亂和動盪。在國際格局層面,美歐的綜合實力都將因新冠疫情遭受重創,跨大西洋聯盟有可能日益鬆動,這無疑將減輕俄長期面臨的戰略壓力。中國遇到全球產業鏈重組、外部市場萎縮、與西方關係惡化等多重挑戰,延續多年的快速發展可能面臨拐點。東西兩面戰略重壓的相對緩解,將使俄的國際環境大為改善;世界秩序正從美國主導加速走向失序,既有國際機制內部矛盾重重、行為能力減弱、發展前途未卜,為俄實現自身戰略目標提供了巨大可能。對俄來說,一個更加“碎片化”的世界,更可凸顯其大國地位,更有利於其在國際上縱橫捭闔。此外,曾一度佔據國際思潮中心地位的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不斷遭到侵蝕,俄羅斯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擴展空間。

  俄羅斯戰略界主流觀點突出強調,中美兩國在疫情面前未能有效管控分歧,敵視有增無減。中美關係已進入持續下行軌道,有可能不受控制地滑向“次冷戰”。新條件下,美俄對抗並非核心,中美才是塑造新秩序的首要因素。中國已成美國首要對手和潛在敵人,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將為俄帶來巨大戰略運籌空間。

  一、國際格局深度調整

  俄羅斯戰略界認為,國際關係的紊亂表現在諸多方面:一是疫情之下人類的共同利益被置於政治和經濟利益之後,疫情本身也被視為各國提升地緣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有利條件,世界各國仍在圍繞暫時的利益得失爭吵不休;二是民粹主義勢力藉機抬頭,社會團結受到嚴重衝擊,全球政治呈現民族主義、排他主義、仇外心理、漠視國際法等特徵;三是人類在應對共同挑戰方面採取集體行動的意願持續下降,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的脆弱性凸顯,許多國家政府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國際社會形成了互不信任的循環。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引發的危機也正在加速世界格局的轉型進程,“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遭受衝擊且轉向關注國內發展,歐盟無力應對危機且內部矛盾加深,中國積極推行全球外交且民族主義持續高漲”。未來,“世界將主要存在兩種相互競爭的政治經濟模式:一種是以西方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另一種是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國家資本主義。而中國和美國將成為世界政治的兩大聯盟的中心,其不斷加深的衝突將對整個國際關係體系以及各國政治進程產生巨大影響”。

  俄羅斯前外長、國際事務委員會會長伊戈爾·伊萬諾夫認為:“新冠疫情使全球安全體系迅速發生變化,安全問題從傳統軍事安全向流行病、氣候變化、移民問題等領域延伸……新冠疫情危機或將成為國際政治的分水嶺。面對疫情的全球挑戰,一方面,多方政治力量呼籲在世界範圍內暫停衝突,集中力量抗擊肺炎;但另一方面,部分國家企圖通過危機獲得相對於傳統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圍繞信息戰、疫情擴散的責任、威權國家和民主國家抗擊病毒能力以及經濟模式等問題爭論不休。這充分表明,人類正面臨著建立新世界秩序的政治鬥爭。這場鬥爭的結果將取決於政治家是否能將全球安全置於個人政治抱負之上,以及是否能將國際利益置於傳統國家利益之上。”

  圍繞疫情之後世界是否會形成類似冷戰的兩極格局,俄羅斯戰略界存在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以瓦爾代俱樂部項目主管、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季莫菲·博爾達切夫為代表。其核心觀點是,以中國和美國為中心的新兩極格局將是國際政治在2020年以後面臨的最大風險。另一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葛羅米柯。他強調當前國際形勢與冷戰時期有本質區別,以中美為核心的兩極格局難以形成:(1)美蘇兩極格局不僅是兩個全球權力中心的競爭,雙方還共同致力於消除大規模武力對抗並穩定了國際關係。可以說,美蘇格局穩定了國際體系,是“穩定的兩極”。而中美對抗將觸發諸多不穩定因素,導致國際關係混亂甚至引發戰爭。(2)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領導下的國際社會幾乎分裂為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反觀當下,儘管中美兩國無法建立完全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相互依存關係,但在全球化影響下,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密切聯繫無法切斷,難以獨立成為相互隔離的兩極。(3)美蘇對抗的背後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陣營,但如今,美國的傳統盟友紛紛企圖擺脫其控制,所謂“西方”已不復存在。而中國衹有俄羅斯一個戰略夥伴,且由於兩國對彼此實力的忌憚及地緣利益的不同,俄中結成同盟抵抗美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4)意識形態對抗已成過去式。雖然中美的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有著本質差別,但中國既沒有像蘇聯一樣依賴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彰顯優越性,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形式的救世主義。僅僅基於地緣政治的矛盾,不足以升級為以集團為單位的兩極競爭。

  俄羅斯外交學院院長亞歷山大·雅科文科認為中美矛盾將會升級,但是雙方並沒有將其他國家拉入其對抗的潛力。一是中國沒有建立世界霸權的企圖,也不存在拉攏軍事盟友的想法。俄中關係雖然緊密,但雙方不可能結盟;二是多邊外交機制將持續存在,沒有國家會拒絕已經形成的聯合國和二十國集團等傳統多邊外交機制,即便美國可能從中退出;三是各國將更加關注本國利益,新兩極結構及其對全球政治影響的基礎非常脆弱。

  二、世界秩序加緊重塑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基本上是以“華盛頓共識”為核心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失利者,超級大國地位不復存在、國際影響迅速下滑、參與全球治理能力明顯不足,這一切都使俄羅斯對既有世界秩序充滿了憤懣,希望其加速重構甚至早日崩塌。與其他國家的憂心忡忡不同,俄羅斯戰略界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變化表現出按捺不住的興奮。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名譽會長謝爾蓋·卡拉加諾夫坦言:“現代世界政治的本質依舊:這是一場為建立新秩序而展開的鬥爭,以取代正在迅速瓦解的現有秩序。單極世界和長達五百年的西方統治的時代即將終結。”

  瓦爾代俱樂部發表研究報告,從國際無政府狀態抬升、國家主義回歸、自由主義世界秩序崩潰等多個層面,論證了國際關係的深刻變化。報告看到了新冠疫情使國際社會分崩離析,多邊合作正逐漸收縮。國際制度的危機導致無政府狀態加劇——每個國家都將依靠自己去解決生存問題。主權國家仍然是能夠實現組織化且以高效方式行事的唯一機制。當經濟已真正變成全球性之際,政治仍然是國家間的,甚至國家在經濟領域的作用也在增強……由國家而非市場提供的應對非經濟衝擊的穩定性,正在變成最重要的國家能力指標。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國家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臨時性管控措施成為俄羅斯論證其威權制度合理性的重要依據。報告稱,多數曾被指責為集權國家使用的社會管控措施,如今在民主國家中也非常流行。“現代技術強化下的隔離措施為政府開發管控社會的工具提供了更多可能……‘專制—民主’二元論再次被證明是虛假的。建立在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基礎上的社會組織模式尚未證明自身具有絕對道德倫理正當性和普適性,國家依賴於自己的社會文化經驗走出危機。每個國家都是基於自己的道德倫理觀念來制定政策,以‘對錯’的尺規來審視它們是錯誤的,它們衹是不同而已。”

  這種對國際變化的解讀,與俄羅斯多年宣揚的“主權民主”“主權高於人權”“國家主義高於國際主義”等政治理念一脈相承,俄羅斯戰略界似乎為論證俄式國家治理觀和國際政治觀的正確性找到了重要佐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