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何思慎:拜登上台日美同盟會復甦但日不選邊
http://www.CRNTT.tw   2020-11-14 00:37:01
輔仁大學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何思慎。(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11月14日電(記者 鄭羿菲)輔仁大學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何思慎13日在論壇上表示,拜登上台後是有機會讓美日同盟復甦一點,但美日關係會不會繁榮,還得再持續觀察。短期間,日本在中美對立下,仍將持續不選邊的“避險”外交操作。未來美日在環保與綠能產業上應能創造雙方印太的合作中成為新的共同倡議,並導入CPTPP、RECP等架構。

  輔仁大學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日文系、中共研究雜誌社13日下午在輔仁大學舉辦“美國大選後的東亞最新情勢”論壇,場次一主題為“美國的東亞戰略與最新情勢分析”,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主持,並邀請輔大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及輔大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副教授陳舜仁與談。

  何思慎以“美國選後‘菅外交’的可能動向”為題演說,在特朗普搞了4年後,不只美國需要重開機,東亞也需要重開機,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雖然前首相安倍晉三與特朗普非常熱絡,但也不意味著美日安保如膠似漆,他們常說要使“美日同盟更偉大”,但事實上若真的偉大就不需要講,換言之特朗普時期的美日關係有點問題。

  何思慎說,拜登上台後是有機會讓美日同盟復甦一點,但可能美國過去4年的作為,會讓日本對美國“不放心”,這不是換個美國總統就能讓信任回到美日之間,畢竟民主黨還能否有下一個4年,大家都不知道,美日關係會不會繁榮,還得再持續觀察。

  何思慎認為,冷戰後日本除了維持美日同盟,更希望取得更平衡的位置,在外交上打開“自立外交”,而菅義偉無法只“安內”而不“攘外”,菅外交須在華府及北京兩頭拉扯、施壓下,展現“大國外交”的槓桿操作,找出日本遊走兩邊的空間。

  何思慎指出,短期間,日本在中美對立下,仍將持續不選邊的“避險”外交操作,探索避免中美衝突之策,新任防衛相岸信夫,及留任外相的茂木敏充都是專擅外交的美國通,而自民黨中與北京具有信任關係的二階俊博更是安倍內閣改善中日關係的靈魂人物,二階帳下的垂秀夫年內將出使北京,在新內閣或黨的執行部中,這些要要角若能持續發揮作用,安倍外交使可能被暫時延續。

  何思慎說,日本在美國大選前一直都很小心地在民主黨、共和黨之間保持平衡,《共同社》日前報道,菅義偉將暫緩首次訪美行程,直到明年1月拜登就任,主因是日本對曾是奧巴馬副手的拜登並不陌生,且前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奧巴馬政府的印太政策核心幕僚坎貝爾(Kurt Campbell)可望進入白宮輔政,其對日及印太政策亦不至於讓日本嚇一跳,因此菅義偉並不需要急於一時訪美。

  何思慎認為,在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後,拜登承諾2021年將會重返,2019年拜登參選,就宣布將投入1.7兆美元在2050年達到全面潔淨能源與零碳排放的目標,2020年7月拜登在拋出2兆美元的改造能源計畫,而菅義偉10月在眾議院發表就職後首次施政報告,提出“2050年日本要實現零碳排”,嗅出菅義偉與拜登相契合,美日之間相較於特朗普時期,有更多共同的語言。

  何思慎指出,未來美日在環保與綠能產業上應能創造雙方印太的合作中成為新的共同倡議,並將此導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亞太經合會(APEC)”等印太多邊經貿合作架構,深化美日關係與引領未來印太區域的產業與環保相關規制。

  何思慎表示,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也指出,巴黎協定代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方向,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零碳排”應可成為日本在中美之間搭橋的契子,美、日在環保及綠能議題上,將與中國大陸形成什麼樣的競爭關係,是今後觀察中、美、日三邊互動與印太戰略發展的新重點,美中之間在綠色經濟上也不一定會全面對決。

  何思慎說,在“十四五計畫”中,中國大陸矢言全力發展綠色經濟,顯然綠色經濟是疫情後中國大陸經濟之所繫,更是十四五計畫的灘頭堡,攸關“2035年中產階級收入倍增計畫”的成敗,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宣布力求2060年前實現零碳排,此承諾也受到歐盟成員一致好評。在特朗普下台後,中國大陸的不確定風險可望降低,北京應在綠色經濟發展上,結合美、日及歐盟,使中國大陸與世界有牢固的接點,走出特朗普主義下的“脫鉤”。

  何思慎指出,至於中華民國應該在區域內跟共同的好朋友、鄰居講同樣的話,這樣我們自然有機會參與區域、不會在區域中落單,並在區域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美國大選後的東亞最新情勢”論壇,場次二主題為“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與最新情勢分析”,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主持,並邀請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及輔大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助理教授曾淳良與談。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