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經濟領域,美國務卿和財長等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要釋放日本在半導體技術、5G網絡、海底光纜等領域的優勢潛能,並強調雙方的合作將造就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美方還強調要利用印度的軟件技術和市場潛力,發揮澳大利亞的產業鏈和生態優勢,並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度韓國和東盟夥伴國的人力資源,“維持基於規則的印太秩序”。
在安全領域,各方以維護海洋安全為由開展常態化防務合作,如不久前在關島結束的美日澳韓“太平洋先鋒”演習、本月底將開啟的美日澳“利劍”聯合軍演等。同時,美日印也計畫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年度例行演習。屆時,4國將首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此外,美印、日印間已在軍事後勤領域簽訂物資補給協定,近期就有外媒披露,美軍P-8A反潛巡邏機曾短暫停靠印度機場實施補給。
在外交領域,自特朗普政府重新確立“大國競爭”戰略後,以“陣營”方式實現政治對抗、外交圍堵便成為美方主要策略。有分析稱,以美、日、澳、印為核心,美正推動打造“印太版北約”,不過,該地區複雜的歷史糾葛、主權爭議和文化因素,以及美自身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印太戰略”縱深發展存在變數。
“印太版北約”難成氣候
美國大選選情難以預測,無論是新政府上台還是特朗普政府連任,其地區政策延續性都存在變數。特朗普執政以來,其在北約內部威脅撤軍、調高防務分擔費等我行我素的做法,在招致歐洲傳統盟友不滿的同時,更讓亞太盟友倍感壓力。美韓圍繞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擔問題曾舉行多輪磋商,並多次“談崩”。蓬佩奧此次獨訪日本,並參加四方會談,再次重創韓國的自尊心。
可以說,地區盟友“心思不一”是美組建“印太戰略”聯盟的最大“軟肋”。身為“馬前卒”的日本,雖在地區戰略上與美一致,但在經濟發展理念和外交思路上與美不盡相同。日韓兩國不僅在歷史問題上存在恩怨,還存在領土爭端。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緣問題上存在傳統認識偏差,印度媒體多次刊文稱,莫迪政府不希望“澳大利亞對印度洋事務過於熱情”。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