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的國防中期規劃公布了一系列重大軍事裝備項目,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正式啟動3萬噸級輕型航母設計建造。這種可搭載F-35B戰機的3萬噸級輕型航母,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概念論證,明年年初開始基礎設計,計畫2030年年初服役。
韓國“2021-2025年國防中期規劃”中還包括了4000噸級潛艇的建造方案。韓國國防部表示,計畫到本世紀30年代初部署9艘3000-4000噸級潛艇。首艘3000噸級潛艇“島山安昌浩”號已於2018年下水,並將於2022年正式部署。首批6艘潛艇決定使用柴油發動機和燃料電池的常規推進方式,4000噸級的第7至9艘潛艇的推進方式尚未確定。韓國國防部官員暗示,計畫在未來5年內推出的4000噸級彈道導彈潛艇,可能採用核反應堆為其提供動力。
“2021-2025年國防中期規劃”還提出,將建立自主的韓國型全球定位系統。韓軍將積極利用第四次產業革命核心技術,推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大幅增加戰略預警、網絡作戰和太空部隊等新型作戰力量。
韓國國防中期規劃是對未來5年韓軍建設發展作出的戰略規劃。通過規劃的內容,可以強烈感受到韓國近年來強化建設“獨立軍事力量的決心”,透露出韓國推進自主國防的心心念念。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要加快實現自主國防,韓軍的首要任務是盡快具備從美軍手中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的各項條件。
上世紀50年代初以來,韓軍的指揮權長期由駐韓美軍掌握。1994年,韓國收回平期指揮權,但戰時指揮權仍在美軍手中。2017年,文在寅政府上台後,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問題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2018年10月,韓美兩國國防部長簽署軍事“同盟指導原則”文件,確認韓國未來將接替美國,負責領導兩國軍事聯合指揮部,開始為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鋪路。
近年來,韓美一直在協商推進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後兩軍聯合指揮體制、韓美聯合司令部構建等事宜。根據韓美達成的協議,實現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應滿足韓軍具備主導聯合作戰能力、韓國能夠應對核導彈襲擊、朝鮮半島及地區安全環境有利等三大條件,移交時間為2025年左右。由於2019年已經完成第一階段評估,如果2020年和2021年能順利完成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評估,就意味著韓方有望在2022年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
8月28日,韓美今年首場戰區級指揮所聯合演習落下帷幕。韓軍原計畫在此次聯合演習中完成未來聯軍司令部指揮體制下的“完全作戰能力”評估工作,但美軍以疫情下難以調遣兵力、演習規模縮水為由對評估工作持消極態度。如果2020年無法完成完全作戰能力評估,韓國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的計畫可能再次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