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創新性探索
http://www.CRNTT.tw   2020-08-01 08:20:24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並基於不同時期致貧原因的多維性和時代性提出不同扶貧方略,走出了一條循序漸進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新形勢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瞄准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創造性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基本方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總的來看,新時代脫貧攻堅在理論和實踐等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探索。

  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發展中國家如何解決貧困問題,一直是傳統發展經濟學關注的重點。自上世紀50年代始,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創立了一系列理論,以揭示貧困根源和提出政策主張。在他們看來,發展中國家要徹底解決貧困,就必須重複西方走過的路,而且必須在價值觀、行為規範和信仰體系上向西方看齊。然而事實證明,由於西方的邏輯基本都是資本至上,且未能關照到貧困問題的差異性與複雜性,他們開出的“藥方”,不僅無法有效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反而招致了新的社會危機。

  中國共產黨致力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更是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首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貧困問題與社會主義本質和執政黨使命聯繫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政治高度和思想自覺,才為解決貧困問題形成了最大共識,匯聚了最多資源。其次,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我們堅持在實踐中邊探索邊總結,逐漸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扶貧戰略。這主要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政府主導,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堅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結合,在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口實施特惠政策,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等等。

  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係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對任何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有一個在效率與公平之間進行取舍的問題,尤其是在解決貧困與促進經濟增長之間很難兼顧。上世紀中葉,一些殖民地解放運動後獲得獨立的國家,一開始曾經非常注意解決社會底層的貧困問題,但很快由於經濟底子薄且增長緩慢,財政收入困難,致使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西方主流發展經濟學認為,只要經濟總量大了,財富自然會通過往下“滲漏”惠及底層,從而達到擺脫貧困的目標。在其指導下,不少發展中國家初期也獲得了經濟較快增長。然而,成果並未惠及普通百姓,不僅拉大收入差距,而且貧困發生率不減反增。這導致社會危機不斷爆發,反過來又侵蝕了經濟增長成果。

  改革開放後,針對“平均主義”式分配在減貧效果方面並不理想的問題,我們黨曾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主張,在把“蛋糕”做得盡量大的同時,通過“水漲船高”來惠及貧困人口。但在取得減貧成績的同時,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也有所拉大,體現了處理好效率與公平關係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並重,堅持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全體人民更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

  可以說,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係,根據不同歷史階段及時調整扶貧戰略,由普惠式扶貧轉向精准扶貧,這是中國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的關鍵。

  堅持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

  西方主流經濟學曾認為,貧困問題的存在,是市場失靈的表現,需要政府發揮作用來糾偏;後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又認為,貧困是個人的事,與政府無關,致使其在扶貧中的角色缺位。這些認識上的誤區,是世界範圍內消除貧困進程受阻的重要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方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過程中,始終把扶貧作為黨和政府的重大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因地制宜為扶貧工作注入內生動力的同時,強化黨和政府在精准扶貧中的作用。這具體體現在: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堅持因人因地分類施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等等。這些探索與實踐,為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扶貧體系,全方位動員整合社會資源和力量扶貧濟困,起到了重要作用。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

  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部分發展中國家把城市化作為減少貧困的政策選擇,認為只要把農民變為市民,貧困自然就減少了。但拉美一些國家的教訓表明,畸形的城市化政策實際上只是把農村貧困人口轉移到了城市貧民窟而已,國家的總體貧困率並沒有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穩妥推進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通過城鎮化水平提升所帶來的產業發展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收更多農村勞動力進城,獲得相對更高收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並客觀分析我國發展新方位的基礎上,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一方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讓他們能夠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享有與城鎮居民平等的權利。另一方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並在實踐中真正做到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在發展過程中處理好城鄉關係,既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內生動力,也為推進農村扶貧開發、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利契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