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遠程火炮”
2018年美國陸軍首次提出研製超級火炮的計畫,該計畫由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負責,後來被命名為“遠程精確打擊”項目,不過直到2020年初,該項目仍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
美國陸軍方面表示,研製超級火炮目的是為應對俄羅斯等國在遠程武器方面的技術優勢。美國陸軍希望擁有一種超遠程火炮,能夠打擊1000英里(約1600千米)外的目標,這一射程已屬於中程彈道導彈的打擊範疇。因此外界分析普遍認為,這是美國陸軍為擺脫《中導條約》限制而採取的舉措。然而,自2019年底該條約暫停後,“遠程精確打擊”項目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成為美陸軍優先發展項目。
研討會上,美陸軍技術官員首次將這種超級火炮稱為“戰略遠程火炮”。從公布的幻燈片看,這是一種類似M65“原子安妮”的火炮系統,由拖車、炮身、炮架和炮彈組成。該炮並不是一種自行火炮,運輸時炮架一頭安裝在重型卡車後部,另一頭安裝在一輛半掛拖車上,兩者托起炮架便於行駛。作戰時,需要將炮架從拖車上卸下,安裝在地面並加固後再進行射擊。
據介紹,一門超級火炮需要8名士兵操作,其炮彈每發造價40萬至50萬美元,遠低於數百萬甚至數千萬1枚的導彈,因此十分划算。不過美國陸軍沒有透露該炮口徑和能否使用核炮彈,外界猜測它將採用衛星制導炮彈,以提高打擊精度。
軍種利益爭奪“產物”
美國陸軍研製這種超級火炮,從技術上看需要攻克不少難題,一旦成功將超過“巴比倫”火炮,成為世界上射程最遠的超級火炮。然而,若真正投入實戰,該炮的打擊範圍與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遠程火力打擊範圍重叠。因此有觀點認為,超級火炮顯然是美國陸軍在軍種利益爭奪下祭出的一件“超級武器”,同時也起到迷惑對手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