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軍“平台-M”機器人。 |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近日,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批准《2030年前人工智能國家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將人工智能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一前沿技術在國防領域的應用,將顯著提升俄軍事實力,並形成足夠的競爭優勢。
標定人工智能研發方向
《戰略》明確提出未來10年俄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即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經濟、工業和國防等領域“釋放智能化時代的技術潛能”。具體內容方面,俄將人工智能技術載體主要確定為“無人機、機器人、無人潛航器、虛擬現實、神經計算機等裝備”,並將進行長期探索性研究。
《戰略》還從國家層面確立一系列機制,消除跨部門、跨領域、跨專業可能引發的制度性“壁壘”。俄副總理羅戈津牽頭,負責國家級顛覆性人工智能項目的規劃和調控;組建遠景基金會、國家機器人技術發展中心等專職機構,前者類似於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後者則是具體人工智能技術的培育、試驗基地;出台具體軍地聯合研發機制,國防部與聯邦科學院及遠景基金會建立常態化聯合研發機制,如國防部設立“開放之窗”平台,鼓勵地方高校、科研機構、研究團體甚至個人,向軍工集團提交創新方案。
針對當前人工智能研發團體面臨的資金支持不力、技術支援不夠、市場前景信心不足等客觀現實,以及人才相對分散等問題,《戰略》決定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積蓄發展動力。如,以國防部在建的“時代”科技城為依托,建設首個軍地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綜合基地,吸引包括科技連、軍工企業和地方高校等科研組織參與,打造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儲備“孵化器”。俄政府還計畫在12月15日前將《戰略》內容納入“俄羅斯聯邦數字經濟”國家發展計畫。
深耕防務領域“試驗田”
有外媒稱,該《戰略》的出台,意味著俄已將人工智能技術視為國家間戰略競爭的重要領域。隨著軍用機器人等先進裝備投入量產、實戰應用,具有俄式特色的人工智能軍事化進程進入發展“快車道”,並向成建制、規模化的無人化作戰體系演進,其研發成果和應用效果,也成為檢驗俄前沿技術發展能力的“試金石”。
按照俄裝備發展規劃,2025年前,智能化裝備占比應達30%。目前,俄正聚焦偵察監視、指揮決策、火力打擊、作戰支援等多領域,展開智能裝備研製和列裝工作。資料顯示,近5年,俄無人機、陸上機器人和無人潛航器數量分別增加8倍、2倍和3倍。俄還計畫在太空目標監視雷達系統以及防空反導系統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情報信息的快速處理、高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