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對抗訓練,國產殲-16戰機很快飛出最佳性能,飛出最大戰力,一批優秀的飛行員也很快成長起來。
旅副參謀長王林說,優秀的年輕人給了老飛行員很大的衝擊和壓力,特別是在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國產新裝備面前,戰法技法不斷創新,不學習很快就會被趕超。
高強度的訓練給機務大隊也帶來不小壓力。“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每一個動作都按規範進行。”機務大隊大隊長熊烊介紹說。
走進機務大隊,兩座旗幟造型的雕塑首先映入眼簾,上面寫著“模範機務大隊”和“機務維護尖兵”。1991年5月和1996年7月,機務大隊和大隊所屬二中隊先後被空軍授予“模範機務大隊”和“機務維護尖兵”榮譽稱號,是空軍唯一囊括這兩個最高榮譽稱號的機務部隊。
熊烊說:“關鍵時刻頂得上的戰鬥精神,是‘兩面旗幟’歷久彌新的精神內核。”大隊自己創辦的內部學術刊物《實踐與探索》,自2001年創辦以來,刊登理論文章上千篇,全是官兵在實踐中獲取的第一手經驗總結,其中有27篇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空軍技術革新獎”等空軍級以上獎項。
夜幕中,航空兵旅長蔣佳冀注視著戰友們的每一次起降,這位38歲的旅長,飛過6個機種的10種機型,是中國空軍三獲對抗空戰比武“金頭盔”的特級飛行員。2018年,蔣佳冀被表彰為“改革先鋒”。走上飛行指揮員崗位後,蔣佳冀和他的戰友們巡邊境、越大漠、飛遠海、上高原,一刻也沒有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