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1月22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兩名國防部官員的話報道,美國正向敘利亞派遣額外的士兵組成安全部隊為駐敘美軍和裝備提供安全保障,以確保撤軍任務順利進行。自上月特朗普宣布撤軍敘利亞以來,美國政策表述屢有反覆,具體行動舉棋不定,由此引發的各方反應一波三折,充分反映出美軍撤軍的高度敏感性和對敘利亞局勢帶來的複雜影響。
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特朗普曾對外宣稱“我們戰勝了‘伊斯蘭國’”,並以此作為主要理由支持其撤軍決定。在多方力量的打擊下,“伊斯蘭國”在敘戰場呈現全面潰敗的態勢。特別是打擊極端組織的主力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敘利亞民主軍”在國際聯軍的空中支援下,近期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取敘多座城鎮和村莊,包括哈金鎮、沙法村和蘇薩村。據報道,“敘利亞民主軍”23日攻下巴古斯村,標誌著“伊斯蘭國”喪失在敘利亞作為據點的最後一座村莊。
儘管“伊斯蘭國”的“領土”基本不複存在,但鑒於恐怖主義活動特點,其組織形態難以根本鏟除。敘境內“伊斯蘭國”勢力也適時調整策略,轉向以刺殺庫爾德高官、突襲美軍巡邏隊為活動重點,通過製造轟動性恐襲事件彰顯影響力。1月16日,敘北部城市曼比季發生惡性恐襲事件,1名自殺式襲擊者在美軍巡邏隊經過時引爆炸彈,造成2名美國軍人、1名國防承包商和1名國防部文職人員死亡,“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因此,美軍不得不就自身安全採取必要措施,防止“伊斯蘭國”卷土重來。
此外,庫爾德人安全問題以及同土耳其的立場協調是美國的另一大關切。土耳其把敘庫爾德武裝視作土境內分裂勢力在敘的分支,自美軍宣布撤軍後便大舉陳兵土敘邊境,多次揚言對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的庫爾德武裝發動軍事打擊。出於維繫盟友關係的考慮,美國將“保障庫爾德武裝安全”設為撤軍的前提條件之一,這與土耳其長期的戰略訴求形成直接“對衝”,美土關係也隨之起伏,致使美軍的撤軍計畫面臨現實障礙,難以迅速實施。
撤軍留有模糊空間
自去年12月19日特朗普作出“讓美國士兵回家”的明確表態,到今年年初對撤軍行動將在“一段時間內緩慢進行”的重新定位,再到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和國務卿蓬佩奧密集的“中東之旅”,美國官方一直沒有對何時撤、怎麼撤給出具體的闡述。1月24日,美國國防部在回應有關向敘增兵的消息時表示,美國領導的聯軍確實在實施“有序的撤離”,在這一過程中,在敘美軍的數量會出現波動,但仍然以“行動安全”為由拒絕透露美軍具體的調動情況,並重申“撤軍是基於敘各個地區內獲得的作戰數據、美方與盟友和夥伴的談判結果,不應拘泥於任何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