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日本製造”出問題,原因何在?
http://www.CRNTT.tw   2018-12-09 13:24:16
不可否認,日本產品的總體質量直到今天也非常不錯,這不是因為日本生產者道德有多高或對質量天生要求嚴格,而是外部約束所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日本一家媒體最近發文,將近年來屢見不鮮的日本產品“偽造檢測數據”等問題,歸因於日本國內工廠設備老化與人才缺乏等客觀因素,具有相當無奈的成分在內。這樣的解釋有其合理性,但卻沒觸及“日本製造”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前些年,“日本製造”被傳得神乎其神,其產品的高質量被認為是來自日本特有的“匠人精神”。這幾年,隨著“日本製造”頻頻出事,不少人又慨嘆“日本人良心壞了”,甚至說“日本製造”就此沒落。“捧”和“踩”這兩個極端都不是看問題的應有態度。產品質量,說到底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契約,在市場經濟中,要保證生產者遵守契約,“良心”並不可靠,法律健全、政府執法嚴格、違反契約者受到嚴厲懲處才是維護經濟秩序的根本。如果造假沒有不利後果,就會有層出不窮的生產者通過造假來獲取非法利益,最終的結果是整個社會生產領域質量水平的滑坡。任何社會都不會例外,包括日本。

  不可否認,日本產品的總體質量直到今天也非常不錯,這不是因為日本生產者道德有多高或對質量天生要求嚴格,而是外部約束所致。

  首先是因為日本相對於中國、美國等其他國家,社會共同體的一面更強一些。內向型的共同體,相互間應遵守的規則甚至可以比法律更為重要,違反規則往往會導致被排斥、被鄙視。這在中國傳統村落或城鎮社會也能見到,中國很多老字號傳承百年質量過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過去服務的是“熟人圈子”,如果質量出了問題,牌子砸了,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日本社會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放大了的村落,這種相互之間的制約,讓傳統的日本生產者更注意質量的把控。

  其次是日本消費者比較“苛刻”。消費者對質量不含糊,就會促進生產者提供更符合消費者要求的產品,也就會對假冒偽劣產生有力的制約。日本人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挑剔的顧客,這種挑剔也促使生產者在質量、包裝、服務等方面提升水平,盡力滿足消費者。所以說,好的質量,很大程度上需要由具有相當辨識力的消費者來促成。

  第三是品牌意識使然。日本是一個成熟的製造業大國,長期的積累使很多產業領域形成不少有影響力的品牌。這些品牌是無形價值,會為製造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造假只能得到一時利益,卻很可能失去長期利益。因此,很多廠家出於維護品牌價值的考慮,在質量方面也會做到精益求精。

  既然如此,為什麼現在出現那麼多的造假事件呢?某種程度上講,投機取巧是商業社會的天性,如果沒有監督,很多企業都會有造假的衝動,上述的一些外部制約極大限制了“日本製造”的這種天性和衝動,而近年來造假頻發,也與這些“外部監督”有著莫大關係。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迅猛增長,日本經濟也發生不小的變化,因競爭力下降,日本廠商在手機、電腦、電視機等傳統上日本占有優勢的產業節節後退,目前日本具有較高競爭力的並非這些生產最終產品的廠家,而是一些生產半導體、碳素纖維、特種鋼材等中間產品的企業。這些企業不接觸最終消費者,降低一些質量標準,如果不被精密儀器檢測或被告發,很難被消費者直接發覺,這種外部約束的減弱“鼓勵”了生產企業心中的“惡之花”萌生與發芽,讓一些人鋌而走險。

  集中爆發並不是說質量問題只是近些年才有,比如神戶制鋼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造假,高田氣囊10多年來屢屢出現問題。上述日本社會的共同體文化,既有促進質量改進的一面,在廠家中也會形成內部利益高於外部利益的無視公德甚至違法行為,有些人為了小團體的利益而罔顧整個企業的長遠利益。而小團體內的員工害怕被排擠,對造假行為即便不參加,也會保持沉默,所謂“內部告發”的自家人舉報過去很少。所以,不是過去沒有問題,而是過去很多問題沒被揭露。這幾年的集中爆發,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傳統企業模式逐漸發生變化,內部控制不那麼嚴密了,同時保護內部告發者的法律“通報者保護法”,也是上述醜聞曝光的重要推手。

  總之,我們應該唯物地、辯證地看待“日本製造”當前暴露出的問題,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探究。

  (來源:環球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