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研討: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公共外交?
http://www.CRNTT.tw   2018-07-21 00:28:12
“改革開放與公共外交研討會”與會嘉賓合影(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李娜)20日下午,察哈爾學會和《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主辦的“改革開放與公共外交研討會”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樓舉行,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群策群力,探討發聲。本次會議由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執行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新利主持。

  察哈爾學會國際咨詢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央外辦原副主任呂鳳鼎在會議致辭中表示,中國的公共外交是為了服務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同時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所以改革開放和公共外交是分不開的。目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公共外交組織目前都面臨著新形勢、新使命,所以我們要有新的擔當。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可金認為目前公共外交存在三個不平衡的問題:一是聽和說的不平衡,我們站著說講了太多,又做得不夠。他認為我們既要講故事也要聽故事,將兩者平衡起來才能和別人有很好的講話和理解。二是內外失衡,我們的公共外交內交化,向外做的少,對內做的多。公共外交首先要外國人討論,要去和那些不了解中國,對中國有偏見的人討論和交流。三是公共外交不集中,比如在韓國、釣魚島、中美貿易爭端等重大問題上,自己人跟自己人先吵成一團亂了陣腳。

  趙可金認為改進的方向應該讓公共外交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具體來說就是走到人家內心深處,走出國門,還能夠走上去,能夠對國際輿論有所影響。一是要重視公共外交的價值觀,實際上公共外交是一個爭取人心的工作,有價值才能爭取人心。二是要大力加強公共外交的規範建設,人人都談公共外交的話就出問題了,應該為公共外交樹立門檻、規則,應該有新的規範、新的溝通模式。三是要重視多邊公共外交,在多邊舞台上政府不能是形單影只,必須要有一幫人來講話。四是要加強公共外交的能力建設。包括要有一批專業化的外交官來從事公共外交,要有一批專業化的民間人士來從事民間外交。趙可金表示要做到中國的兩條軌道——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兩翼齊飛,尤其是加強民間外交,在能力建設上要體現在有人、有錢、有制度、有學科、有專業、有培訓。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表示,中國公共外交一直以來有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大家對於中國國家認同是否一致,因為公共外交既有政府又有民間組織,還有包括我們很多個體。而在公共外交工作中有三個關係比較複雜,第一個關係就是當代中國國家認同的形成,在公共外交層面要解決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第二個重要關係就是社會和國家的關係,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國社會故事和中國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是不是能夠構成中國國家敘事的很重要的主題。第三個關係就是國家和國家的關係,俗話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這意味著國家認同實際上首先要建立在個人認同和基礎認同的基礎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