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設陣、全程對抗,早已成為支隊的常態。他們採取主動申請海區、潛艇交替出海、連續參演等方式,常態化設置難局、險局、危局等課目砥礪硬功。在一次次近似實戰的較量中,支隊數十套隱蔽戰法得到檢驗,官兵打贏本領和必勝信心大幅提升,並邁開了從“拿敵練兵”到“尋敵練兵”的步伐。
“訓到大綱上限”和“訓出裝備極限”
作為東海當面的主戰兵力、首戰兵力、懾戰兵力,支隊“訓到大綱上限、訓出裝備極限”,自提標準讓航程距離越來越遠、作戰半徑越拉越長、下潛深度越來越深,挑戰裝備安全臨界值,挖掘裝備和人員最大作戰潛能。
“只有敢於挑戰極限、抵禦頑敵,才是真正聚焦實戰。”支隊長劉榮富說,“平時不練就‘高敵一環、遠敵一米、快敵一秒’的本領,戰時就難以穩操勝券。”
一次,某艇執行專項長航任務。艇長李明帶領官兵長時間在深海大洋時而水下潛航、時而快速機動、時而隱蔽周旋,將巡航深度由以往40%提高到70%,水下訓練時間由短時間斷性航行向高強度連續性航行轉變,把裝備自給力逼到極限;全程不見陽光,後期沒有蔬菜,身處高溫、高濕、高噪的特殊工作環境,官兵極限化檢驗求勝意志,全面提升實戰能力,創造出海軍常規潛艇水下最大自持力紀錄。
支隊還以實戰標準嚴摳細訓,鐵規立訓,對訓練不過關的官兵晉升上崗實行“一票否決”,使官兵自覺把“刀口”朝向自己,自我檢討、自我加壓訓練成為新常態。
一次全訓考核,大洋深處兩艘潛艇互為目標進行自由對抗。考核中艇長黃東海先後實射武器、使用聲抗器材對抗來襲魚雷,“背靠背”對抗8天,檢驗了實戰攻防能力。雖然對抗結果受到上級認可,但黃東海演習歸來的第一件事是展開檢討式複盤,梳理出組織協調、要素流程等多項不足。
從“訓戰分離”到“以戰載訓”
“只有勇於創新,才能實現戰鬥力的‘彎道超車’。”支隊政委費建平說,支隊從組訓方式、考核標準、設置背景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實現由訓戰分離向以戰載訓的跨越。
艇長張愛萍從初訓到全訓,均以潛艦機對抗方式組織實施,個人實際使用武器數量較之此前同類艇長增加了4倍,且使用武器方式由固定計畫向自由對抗、由定向定速向變向變速等全方位轉變,實射難度陡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