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綜合實力有差距,但在東歐對峙前沿,軍力對比卻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波羅的海地區是北約與俄羅斯雙方地面力量實際接觸的僅有地段。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楔入波蘭和立陶宛之間,把該地段分割成南北兩段。北段是波羅的海三國,南段的波蘭—立陶宛走廊以東則是一片適合重裝突擊的平坦地區。在這兩個地段,北約雖在烏克蘭危機後派駐了“前沿增援戰鬥群”,但目前也不過部署了約3.2萬人的地面部隊和約130輛坦克。
在他們對面的俄羅斯本土,則是實力優勢顯著的7.8萬人的俄軍地面部隊和約750輛坦克。俄羅斯陸軍建設重回“重型化”和“大編制化”的趨勢,有利於其在常規的高烈度戰爭條件下實施重裝大兵團突擊。據美歐一些防務專家估計,在波羅的海地區,俄軍能在數周內動員起至少15萬人的後備兵力,包括裝甲、炮兵、空中和海上力量。
相比之下,近年來著眼於“反恐戰爭”的北約軍隊已大面積輕裝化,戰備重點也從“大打”轉向了非對稱的低烈度作戰。美國陸軍的重裝旅和裝甲騎兵團已從2000年的19個裁減到目前的9個,且2014年已將冷戰時代配屬駐歐部隊的5000輛坦克全部裁撤,日前才重新開始在歐洲輪駐一個裝甲旅。冷戰時代中歐戰線的中堅力量、擁有數千輛坦克的德國國防軍,2017年已只剩244輛“豹2”,其中能立即投入戰鬥的還不到100輛。
“空地一體戰”是北約自冷戰後期就在歐洲地區著力演練的針對性戰法。美國及北約歐洲盟國目前能迅速集結約5000架先進戰機支援東歐以及波羅的海戰場,近4倍於俄軍在該地區的可用三代機數量。不過,俄軍在該地區密集布置的約350部先進中遠程防空導彈發射器,也將極大壓縮北約空中力量的安全行動空間。
俄羅斯的“重點倚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