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俄媒稱,中國人的信貸及小微貸款消費風生水起,但身陷債務、逾期不還的“老賴”數量也日益增多。中國政府用公開黑名單、禁止享受多種服務的手段,來對付這些失信者。
據俄羅斯《獨立報》1月17日報道,在俄羅斯,“老賴”可能會被禁止出境,而在中國,懲罰手段要嚴苛得多。被列入黑名單者無法購買飛機票及列車軟臥票,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受限,不得擔任高級管理人員。與此同時,該名單可通過信用報告的形式向商業機構提供。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宣布,截至2017年底,已有近千萬中國人上了這份黑名單。因為最高法院與民航、鐵路企業實現了相關信息分享,“老賴”們已經切身體會到諸多不便:限制購買飛機票936萬人次、高鐵動車票367萬人次。銀行也不再向他們提供貸款、辦理信用卡,凍結存款1800億元。此外,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領導職務。
報道稱,對“老賴”的種種限制相當於推廣借公民社會信用評估體系來管理日常行為的新模式。目前,中國的個人社會信用評估體系構建正處於試點當中,計畫在2020年啟動。對每個公民的綜合評估建立在其購物、工資或是社交媒體互動等信息基礎之上。每人都會得到據此算出的信用指數,可用作取得各類權益、享受不同服務的依據。
在公民個人行為管控方面,俄羅斯尚未採取類似的措施,經驗也乏善可陳。然而,俄羅斯居民的債務負擔日益加重、無法償債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是非常明顯的趨勢。據不同渠道評估,俄羅斯有700萬-2000萬人無力償還貸款,其中的大多數由於收入低,被迫繼續舉債。目前,對於惡意不還錢的“老賴”,俄羅斯只有限制出國一招。截至去年12月1日,共有近200萬俄羅斯公民被限制出境,他們所欠的總金額超過了1萬億盧布(1俄羅斯盧布約合0.11元人民幣)。
“俄羅斯支柱”中小企業聯合會第一副會長帕維爾·西加爾認為,從原則上說,中國的做法相當正確,“公民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倘若申請貸款,理當還錢,如果出於一定原因無法支付,需要告知銀行,後者會採取必要的行動,若是對銀行隱瞞,懲罰應當比現在更嚴才是,當然,這只適用於蓄意欠債不還者”。
另一名業內人士格列布·扎多亞指出,不可能迫使所有負債者都還清欠款,更現實的做法是大幅削減其數量。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