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中國海洋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上,由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所屬的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和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海洋智能無人艇平台技術”項目榮獲2016年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是唯一獲得此次特等獎的項目。該項目積極探索海洋無人艇平台關鍵技術,并通過大量深遠海實地測試不斷完善性能,項目開展過程中培養了一支專業結構合理、實戰經驗豐富的研發測試團隊,有助於推動海洋智能裝備由內水走向深藍,為我國海洋調查裝備的更新換代做出了重要貢獻。“無人艇是一種按照預定路綫自主航行的智能化水面艦艇,可用於開展島礁周邊淺水區的水文氣象、水下地形、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數據采集,彌補傳統技術手段作業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等方面的不足,為海洋調查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
與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移動平台相比,在民用領域的無人艇研制和應用起步相對較晚,早期主要用於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的環境監測、地形測量等。將無人艇用於環境情況較為複雜的海洋調查,對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可靠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的無人艇至今尚未形成系統化、業務化的應用體系,沒有先例可循。
首戰西沙的是一款1.5米長的小型測繪無人艇ME70,搭載了單波束測深系統,可在航行過程中采集無人艇正下方的水深數據。團隊將無人艇和配件裝在兩個大航空箱內運送到海南,搭乘交通補給船到西沙永興島,再在永興島租了一艘拉海貨的小艇前往趙述島海試地點。經過兩天連續作業,ME70無人艇共完成12.42公里測綫的水深數據采集,驗證了在島礁周邊海域開展水下地形地貌測繪的性能。
2016年6月,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給南海分局下達了對多型無人測繪平台開展海洋環境測量等多方面性能系統測試的緊急任務。2016年9月19日,由“粵湛漁科3”和“粵湛漁科6”兩艘千噸級海洋調查船組成的船隊,從湛江起航前往西沙群島海域。計畫對M80、ME40、精海3號和精海4號4艘無人艇開展“安、准、快、遠”等方面的測試,全面驗證無人艇平台在海底地形地貌調查領域的應用潛力。
此次試點航次更像是對這4艘無人艇進行一次考試。幾艘艇中,最大的近3噸、長6米多,最小的只有25公斤、1米多長,有單體、雙體、三體等多種船型,動力和通訊方式也各不相同,要客觀、綜合的評價它們在安全、准確、快捷、遠距等方面的性能。通過一系列的測評,全面驗證了無人艇在遠海淺水區、4級海況內開展海底地形地貌調查的應用潛力,總結了無人艇在海洋調查應用中的優化和改進方向,為今後在多領域的業務化應用摸索了初步經驗。
來源:中國海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