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21日,人們在安徽省合肥市一處樓盤營銷中心內了解售樓信息。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中國政府希望更多的人租房。增加租賃并減少房貸,能够使中國過熱的房地產市場獲得更可持續的基礎,同時還能提高經濟效率。但這一計畫與社會成見和商業利益背道而馳,并有可能引發經濟陣痛。
據《印度教徒報》9月10日報道,事實上,政府本身也在參與租房業務,購買空置的公寓并將它們變成廉租房。官員們還要求將部分新增住宅用地專門用於建設租賃住房。房地產開發商也紛紛搭上這班車。例如,萬科集團計畫將出租公寓增加到15萬套。
房屋租賃市場的宏觀經濟效益也許不大,但房地產過度投資的風險卻是顯而易見的——它常常成為金融危機的前奏。在中國,收入與房價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是一個一觸即發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在去年12月的一次講話中曾警告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根據房天下網站的數據,現在北京一套普通兩居室住房的價格在90萬美元左右。當地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為1.6萬美元。可是人們仍在繼續買房,盡管單是首付款就可能花光一個大家庭的所有積蓄。這樣的差異催生出了“蟻族”:一大群心灰意懶的高校畢業生蝸居在沒有窗戶的倉庫裡,為了存錢而拼命工作。
根據穆迪公司的數據,中國家庭負債——主要是房貸——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已經升至42%。由於買房需要花掉較大一部分收入,中國家庭會挪用購物預算中的資金,因此在中國經濟中,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降至37%。如果政府希望中國變成一個發達的消費經濟體——它非常希望如此——就需要將這一比重大幅提高23個百分點,才能達到世界銀行公布的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中國社科院的數據顯示,中國只有9%的城鎮居民家庭通過租賃市場解決住房需求,即便與住房自有率較高的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相比,這也是不同尋常的。這也是極為低效的,因為許多城市擁有需要幾十年才能消化的房地產庫存,此外還有大量已經售出但閑置的房屋:沒有房產稅意味著閑置房產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一旦讓這些房產進入租賃市場,將給房屋所有者帶來經常性收入,并給租賃價格帶來下行壓力,緩解較低收入租戶的困難。 |